近日,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全国总决赛获奖名单正式揭晓,东莞城市学院与广东科技学院双双脱颖而出,以扎实的创新实力和鲜明的学科特色在全国舞台上崭露头角,彰显出东莞高等教育在数字媒体科技与创意融合领域的持续突破。这项赛事作为国内极具权威性的A类学科竞赛,自2023年纳入《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榜单后,影响力持续攀升,2025年更被收录进《普通高校大学生艺术与设计大类竞赛指数》目录,成为衡量高校艺术与科技融合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尺。本届竞赛以“科技赋能创意,数字传承文化”为主题,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与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组织委员会联合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54所高校共同承办,吸引了来自全国1700余所高校、近50万名学子踊跃参与,竞争空前激烈。
东莞城市学院在本次大赛中表现尤为抢眼,累计斩获21项奖项,其中包括全国总决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另在广东赛区摘得11项荣誉,整体成绩位居全省前列。这些成果并非偶然,而是学校长期坚持“数字化、产业型、创新性”办学理念的必然体现。创意设计学院依托“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育人机制,持续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与产业对接意识,推动教学成果向高质量竞赛产出转化。参赛作品中,《潜海:深潜人生》在“影视与动漫设计”赛道中脱颖而出,采用“访谈+纪实+VR”三位一体的表现形式,通过沉浸式叙事引导观众思考个体命运与社会现实的深层关联,技术与人文并重;《Welcome To DongGuan》则以赛博朋克美学重构城市视觉符号,赋予东莞这座制造业名城未来感十足的数字形象;AIGC创新赛道作品《琢蓝·未来》巧妙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景泰蓝传统工艺进行数字化复现与再创造,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性转译;而粘土动画《赤路》在“红色主题”赛道中以质朴却富有张力的艺术语言重现革命征程,展现青年一代对历史记忆的自觉传承与情感共鸣。
与此同时,广东科技学院也实现历史性突破,共摘得10项国家级奖项,包括两项全国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和七项三等奖,在全省同类院校中位列第二,创下该校在该项赛事中的最佳战绩。其获奖项目普遍体现跨学科协同创新的鲜明特征,展现出学校在推动工、管、艺融合上的战略定力。由计算机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与艺术设计学院联合研发的《飞鱼——基于泵喷式动力救生衣》将流体动力学与智能控制系统深度融合,显著提升水上救援效率与安全性,兼具技术前瞻性与社会实用性;另一项一等奖作品《农智云境·慧壤星链》构建起一套集数据采集、分析与决策支持于一体的智慧农业平台,通过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此外,《“语桥云”——基于深度学习的手语学习平台》凭借精准的手语识别与交互式学习系统获得全国二等奖,不仅体现技术精度,更传递出科技向善的人文温度。这些作品覆盖智能硬件、AIGC生成、文化数字化等多个前沿方向,反映出学校在产学研协同机制建设上的深度探索与实际成效。
此次竞赛由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组织委员会统筹组织,始终紧扣国家“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导向,致力于搭建高校、产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高水平交流平台。东莞两所高校的集体跃升,不仅是学校自身教学改革成果的集中展现,更是东莞高等教育主动对接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着力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生动缩影。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速推进的背景下,东莞高校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科技创新与文化发展的主流脉络,为本地数字创意产业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与技术储备。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