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四小创新实践教育:每周半天校外活动助力学生成长

教育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5-10-31 10:58:03
 
 
  近期,桥头镇第四小学的校园里掀起了一股“行走的课堂”热潮。自2024-2025学年起,该校以“每周半天”校外特色活动计划为抓手,打破传统教学边界,将课堂延伸至污水处理厂、南府书院、校园“真芽绿廊”及邓屋古村落等地。通过沉浸式实践,学生们在文化体验、科学探索、劳动耕耘中触摸知识本质,实现知识与品格的同步成长。
 
  从“计划”到“实践”,学校以系统化设计保障活动深度。早在学期初,校长罗树平便牵头制定《“每周半天”校外特色活动计划》,明确每周三下午为固定活动时间,围绕“家乡文化”“自然科学”“生活劳动”三大主题分年级推进。为保障活动质量,学校构建“师资+安全+评价”三位一体机制,拒绝“走过场”。9月至10月,低年级学生在非遗馆学凉帽制作,中年级走访镇史馆记录变迁,高年级调研民俗撰写报告,而“南府书院书法体验”“污水处理厂科学探秘”等活动的落地,正是“自然科学”主题的生动注脚。
  活动中,学生从“旁观者”变身“主角”。在南府书院,一年级孩子化身“小小宣讲员”,讲解书院布局与儒家文化;专业老师从甲骨文到楷书,引导他们执笔感受汉字生命力。“孩子回家后天天练字,说‘毛笔字里有故事’”,一位家长欣喜道。污水处理厂参观中,学生沿粗格栅、生化池到紫外线消毒车间,见证污水变清流的全过程。提前查阅资料的“小小宣讲员”现场分享节水知识,让环保理念从课本走入现实。班主任罗绮晴感叹:“真实场景让知识可触可感,学生参与度极高。”
 
  校内劳动实践同样精彩。9月中旬,“真芽绿廊”启动“驱蚊中草药种植”项目,孩子们播种驱蚊草、紫苏、薄荷,在松土、浇水中学会劳动技能,更懂得了尊重生命。“要轻点,别伤小蚯蚓哦!”老师现场讲解植物驱蚊原理,将劳动课与生命、健康教育深度融合。今年6月,六年级毕业生徒步邓屋古村落、百年古榕等地,在斑驳古巷与繁茂榕树下触摸历史、回忆童年。一名学生感慨:“原来生活多年的地方藏着这么多秘密!”这场徒步不仅锻炼体能,更成为情感教育与文化认同的洗礼,为小学生活画上温情句号。
  按计划,期末将形成“一本作品集、一场成果展、一份总结报告”的成果体系,学生活动手册、调研报告、手工作品及家长反馈将纳入综合素质档案,实现成长轨迹的“可追溯、可评价、可衡量”。校长罗树平表示:“我们期待‘每周半天’成为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未来将持续优化设计,引入社会资源,让每个孩子在实践中有所得、有所获。”
 
  从墨香书院到污水处理车间,从绿廊种植到古村徒步,桥头镇第四小学正以创新实践教育重构学习生态——教育不再囿于教室围墙,而是在真实场景中自然发生,滋养着学生对家乡、自然与文化的深厚情感。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