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年之际,东莞市政府以"一号文件"高规格布局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战略。在这场产业革命浪潮中,广东智通职业培训学院以"智能制造教育界变形金刚"的独特姿态,凭借十年间培育40万技能人才的硬核战绩,成为观察莞城智造转型的最佳样本。
前瞻布局——锚定产业转型风口 打造人才输送枢纽
早在2014年东莞启动"机器换人"战略时,智通学院便以超前嗅觉构建工业机器人培训体系。院长王刚涛向记者展示了一组对比数据:2015年学院工业机器人课程仅占全年培训量的7%,至2024年该比例已飙升至43%。"我们就像教育界的'声波',始终监听产业转型的次声波频率。"这位深耕职教25年的老兵如此比喻。
多元矩阵——六维体系破解产教融合密码
学院构建的"教材-师资-设备-集训-考证-就业"六位一体模式,已形成智能制造教育的完整生态闭环。其与机械工业出版社联合开发的6本工业机器人教材,被全国二十余所院校列为指定教材。更值得关注的是,学院实训设备投入年均增长率达28%,2024年单台ABB工业机器人教学设备价值已突破百万。
赋能效应——解码企业智造升级方程式
在长盈精密的生产车间,由智通学员编程的六轴机械臂正以0.02毫米精度进行手机金属边框打磨。企业生产总监透露,引入智通培训体系后,产品不良率下降1.7个百分点,相当于年增效超3000万元。目前东莞TOP100制造企业中,76家与智通建立定向输送协议,工业机器人应用岗位人才缺口从2019年的5.2万骤降至2024年的0.8万。
进化革命——"点-站-线"模式颠覆传统职教
面对零基础学员占比63%的现状,学院独创的"点-站-线"教学法将复杂产线拆解为267个标准模块。这种模块化培养体系使学员成才周期缩短40%,2024届学员平均起薪达8500元,较传统工种高出210%。"我们正在开发AR虚拟调试课程,未来学员可在元宇宙中完成80%的实训。"王刚涛透露技术迭代计划。
莞讯网观点:智通学院的进化轨迹印证了产教融合的黄金法则——真正的职业教育必须与产业脉搏同频共振。其"需求前置+技术预研+生态共建"的三维模式,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教育解决方案。当更多"智通式"机构涌现时,"东莞制造"向"东莞智造"的跃迁将获得源源不断的动能支撑。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