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城中心小学打造攀岩特色课程引领体教融合新风向

教育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5-11-05 10:22:31
 
 
  这个学期,莞城中心小学的校园风貌悄然生变,一面色彩斑斓的岩壁成为学生们争相奔赴的“新地标”。岩壁之上,五颜六色的岩点错落分布,孩子们身系安全带,手脚并用,在垂直岩壁上灵活移动,宛如一个个“小蜘蛛侠”飞檐走壁,每一次登顶都伴随着欢呼与成就感,直呼“过瘾”。攀岩,这项曾被视为小众极限运动的项目,如今正以教育载体的身份,深度融入这所小学的日常教学与课后服务之中,掀起一场体教融合的实践热潮。
 
  在学校的攀岩场地上,教学场景井然有序。老师们正现场示范并细致讲解动作要领:“穿上安全带,扣好自动保护器,观察岩点,出手、起步、蹬腿、发力……”每一个步骤都被拆解为可操作的教学模块。学生们穿戴好专业护具,目光专注地凝视岩壁,小心翼翼地寻找支撑点,试探性地迈出第一步,随后在一次次尝试中逐渐建立信心。从最初的紧张试探到后来的从容攀爬,孩子们在真实的身体体验中学习平衡、协调与力量控制,也在潜移默化中锤炼着意志品质。这并非一次短暂的兴趣体验,而是学校系统化推进的430课后服务特色课程——攀岩课,这也是莞城片区首个在小学阶段正式开设攀岩课程的试点单位,具有示范性意义。
 
  校方介绍,这面高15米、宽6米的主攀岩墙于2023年由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并投入使用,旨在拓展校园体育空间,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此后,基于课程发展需求和学生参与热情,学校陆续增建了6米宽、12米高的辅助岩墙,进一步完善训练设施。目前,攀岩项目已形成“课程+校队”双轨并行的运行模式:一方面,通过体育课普及攀岩基础知识,组织班级体验与竞赛,确保全体学生都能接触并了解这项运动;另一方面,依托430课后服务开设系统课程,并组建校级攀岩队进行专项训练,实现从普及到提升的阶梯式发展。课程设计严格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划分为基础班与加强班两个阶段。基础班侧重安全知识普及与兴趣激发,帮助学生建立对攀岩的初步认知;加强班则引入三点固定、侧身蹬腿等专业技法训练,提升技术能力与线路解读水平,逐步向竞技方向靠拢。
 
  攀岩教学并非简单的体能训练,而是一场“身体与思维的协同作战”。攀岩负责人黎老师介绍,每一条攀爬线路均由教练根据岩点布局精心设计,涵盖垂直攀爬、速度攀爬与抱石等多种形式,难度等级分明,学生需结合自身条件选择合适路线。更重要的是,每一次攀爬都是一次问题解决的过程——“出手顺序”“重心转移”“体力分配”都需要提前规划与临场调整。“攀岩就像是在岩壁上做一道动态的智力题,”黎老师比喻道,“它要求孩子既要有体力支撑,更要有冷静的头脑和持续的专注力。”这种融合体能、心理与认知训练的综合属性,正是学校引入该项目的核心考量。
 
  在学生群体中,攀岩带来的改变正在悄然发生。三年级学生林熙浚是本学期刚加入课程的新学员,首次接触攀岩时既兴奋又忐忑。“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别人爬,觉得特别酷,”他说,“报名之后才发现,真正爬上去需要勇气和技巧。刚开始有点怕,但在老师指导和同学加油下,我最终登顶了,那一刻感觉自己像个大英雄。”而同为三年级的潘同学已有三年攀岩经历,作为校攀岩队的老队员,她对这项运动有了更深的理解:“一开始以为只是拼力气,后来发现更像‘会动的脑筋急转弯’。每条路线都要观察、思考、试错,有时候失败好几次才成功。这个过程让我学会了坚持,也学会了冷静面对困难。”她的言语中透露出超越年龄的沉稳与自信,而这正是攀岩教育所追求的育人成效——不仅强健体魄,更塑造品格。
 
  作为一项兼具综合性、挑战性与趣味性的全身运动,攀岩打破了传统体育项目的单一维度,让不同体能水平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挑战路径。学校方面表示,未来将持续推动攀岩运动在校园内的深度普及,优化课程体系,拓展训练资源,力争将攀岩打造为莞城中心小学的特色教育品牌,让更多孩子在攀登中收获成长,在挑战中看见更广阔的可能性。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