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房住”迈向“住好房”,是城市民生发展的必然进阶。当前,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正以系统性思维推进住宅品质革命,围绕“1245”举措,全面推动住房从满足基本居住向追求品质生活跃迁。这一实践既回应了千家万户对宜居生活的朴素向往,也标志着东莞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迈出关键一步。过去几年,东莞已逐步构建起覆盖规划、建设、管理全链条的“好房子”推进体系,未来将持续深化供给改革与存量更新并举的战略路径,为居民提供更安全、更舒适、更智慧的居住选择。
东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打造“五好”住宅——即“好标准、好设计、好材料、好建造、好运维”作为核心指导思想,贯穿于住宅建设的全过程。这一理念不仅体现在政策导向中,更被逐步转化为制度安排和行动方案。通过制定“好房子”建设标准、强化全装修质量管理、开展“质量管理年”专项行动以及提升物业服务质量,东莞正将抽象的居住理想具象化为可执行、可评估的技术规范与管理机制。该体系覆盖住宅从蓝图绘就到交付使用的全生命周期,推动住房发展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根本性转变,为“好房子”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和明确方向。
在供给端,东莞实施“新建+改造”双轮驱动策略,打通“好房子”落地的两大主渠道。对于新住宅,构建“市场+保障”双轨并行的供应机制,力求实现品质与可负担性的平衡。市场化住宅注重提升空间布局、公共配套与生态环境,同时在户型设计、建材选用和施工管理上精益求精,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改善型需求。保障性住房则被赋予更高使命,成为“好房子”的示范样本。聚焦安全耐久、防渗抗漏、适老化设计等关键点,东莞积极探索保障房品质升级路径,并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打造全龄友好型社区。目前,全市首批6个在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共提供3691套房源,其中东寮·溪江苑项目已开放预订选房,标志着保障房建设进入品质化新阶段。与此同时,针对存量住房的更新改造也在全面推进。东莞出台《城镇危旧房改造实施办法》和《城中村改造条例》,坚持“保留烟火气、注入新动能”的原则,以精细化“绣花功夫”推进老旧小区、危旧房和城中村整治。南城街道稻花村、菊香苑、石竹花园等片区采取连片综合改造模式,整合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形成“一城市走廊+一多元共享街道+五宜商宜居街道”的空间格局,实现功能重塑与活力再生。根据规划,“十五五”期间,东莞将启动25个重点城市更新片区,推进上百个城中村整治项目,完成不少于200个老旧小区改造,持续提升居民居住的安全性、便利性与舒适度。
为使“好房子”建设有据可依、精准落地,东莞聚焦安全、舒适、绿色、智慧四大关键维度,发布《东莞市住宅品质提升设计导则》,提出一系列高于国家标准的技术指标与措施。在安全方面,强化场地布局、消防通道与无障碍设计要求,推行房屋定期体检制度,配备高空抛物监测、电动自行车入梯报警等智能安防系统,全面筑牢居住安全防线。在舒适性方面,提倡住宅层高不低于3.1米,卧室使用面积不小于6平方米,提升地下室结构厚度与墙体隔声性能,实施竣工前声学检测,并鼓励装修工程保修期延长至3年、防水工程达8年,同时对室内空气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推广具备净化、除湿加湿功能的新风系统,全方位提升居住体验。绿色低碳成为建筑标配,全市新建民用建筑已实现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其中二星级及以上占比达75%,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占比近30%,65批次建材产品获得国家绿色认证。按照目标,到2030年,星级绿色建筑占比将提升至80%,装配式建筑比例达60%。智慧化建设同步提速,住区实现光纤到户与5G信号全覆盖,推动智慧社区与智能家居系统融合,集成安防监控、车辆管理、远程控制等功能,构建便捷高效的未来生活场景。
为保障“好房子”从图纸走向现实,东莞强化五项管理措施,构建全生命周期监管闭环。一是加强行业监管,推动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评定分离”,重塑制度链条,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落实建设单位首要责任,推行诚信考评与信用惩戒机制,压实质量主体责任;试点建筑师负责制,培育壮大一级施工企业,“十四五”期间新增一级企业51家,增幅达175.9%。二是精化设计源头管控,出台《工程勘察岩土层划分技术标准》,全面落实《住宅项目规范》,实施图纸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启用勘察信息监管平台,确保“一套图”闭环运行,守住设计质量第一道关口。三是优化供应体系,推广绿色建材与装配式建造,通过财政采购政策引导优先采用环保材料,建成4个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基地,推进东莞西站洪梅拆迁安置房等智能建造示范项目,构建“好房子”全产业链生态;依托华为鸿蒙智家等企业力量,打造智慧住宅产业供应链,强化人才职称评审与技能竞赛,为产业升级提供支撑。四是深化智慧监管,建立“执法+监管”双轨机制,严控建材进场、结构安全、质量通病防控与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推行“两书”制度与“预看房”机制,试点工程质量评价,专项治理漏水、串味、隔声等问题;开发建设工程数字化监督平台,对3790个单位工程实施全过程动态监管,提升监管效能。五是细化运维管理,实施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建立“重大事项公告平台”和“电子投票平台”,累计公示事项13336条,完成1368项业主表决,覆盖超53.3万户,提升社区治理透明度与参与度;推行房屋“三项制度”,创新设立“莞逸家”“房莞家”房屋保险产品,为逾3.85万户提供超1124.6亿元风险保障,开展473次理赔服务,对77栋房屋实施体检试点,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体系。
从“达标合规”到“品质提升”,东莞正以“好房子”建设为抓手,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居住现实。一系列制度创新、技术标准与管理机制的协同推进,不仅加速了“五好”住宅的落地见效,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东莞经验”。未来,东莞将继续以系统化思维、精细化手段和人性化理念,持续推动住宅品质升级,让更多市民真正实现安居、宜居、乐居。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