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泵车的长臂如时针指向正午,最后一立方米混凝土注入楼顶时,刘能君手中的平板电脑突然发出蜂鸣——ueBIM模型里某处管线与钢筋骨架的碰撞警告第342次弹出。6月19日,东莞首个配售型保障房在寮步镇完成主体封顶,这场持续八个月的建筑革命中,技术团队用国产自研软件化解了三百余次结构冲突。
深基坑施工期间持续暴雨曾让项目陷入泥潭。项目工程师张工掀开施工日志,今年三月的地质监测图显示地下水日渗透量陡增三倍。团队当即启动"时空折叠法":地面园林组在雨季间隙抢种乔木时,地下三层正同步安装铝窗框架。这种全专业穿插施工使精装班组比传统工期提前四个月进场,此刻样板间的智能马桶已接通测试用水。
“这不是普通楼板,是504个家庭的承重界面。"中建五局卓林园抚过顶层养护中的混凝土,GPS定位仪显示此处距莞惠城轨松山湖北站仅800米。他脚下的装配式预制板预留着5G穿线管,BIM漫游视频里清晰标注着未来业主从城轨站到家门口的12分钟步行路径。技术攻坚诞生的两项发明专利,正转化为窗框安装精度控制器的核心部件——这个火柴盒大小的装置,让窗框安装误差控制在0.5毫米内。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