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团市委、市委社会工作部等17个部门联合主办的2025年“益苗计划”——东莞志愿服务组织成长扶持行动暨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评选结果正式揭晓。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与体育学院袁美芝、徐莎莎、叶晓斌担任指导老师,张樱桃、田紫铃、罗永蓝、丘紫心、郑钰瑄、王忆茹、陈慧欣为核心成员的“益童”性教育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凭借项目“童行灯塔——流动儿童性教育成长赋能计划”成功入选“持续扶持项目”,再度获得市级权威认可,标志着该项目在专业性、可持续性与社会影响力方面迈入新阶段。此次评选汇聚全市众多优秀志愿服务力量,竞争激烈,“童行灯塔”能在众多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反映出其在青少年健康成长领域的深度耕耘已赢得广泛认同。
“童行灯塔”项目自2023年4月启动以来,始终聚焦东莞市3至12岁流动儿童群体普遍面临的性教育缺失问题,坚持问题导向与需求本位,累计组织实施性教育专题课堂、亲子互动游园会、儿童成长主题漂流展览等各类活动41场,服务覆盖松山湖、南城、石龙等11个镇街(园区),直接受益流动儿童及家庭超5000人次。项目团队立足本土实际,创新构建“认知-技能-态度”三维性教育干预模型,系统开发适龄化、情境化、可复制的性教育课程资源包,打破传统说教模式,通过游戏化教学、情景模拟、绘本引导等方式提升儿童参与度与吸收效果。同时,项目注重家校社协同共育,积极联动学校教师、社区工作者及家长群体,举办多场家长工作坊与教师培训,帮助监护人建立科学性教育观念,掌握沟通技巧,有效破解“家庭不敢谈、学校难开展”的现实困境,切实填补了流动儿童性教育的服务空白。
在过往两年多的实践中,“童行灯塔”已形成鲜明的品牌辨识度与扎实的服务沉淀。2024年,项目先后斩获东莞市“益苗计划”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培育类金奖,并成功入选广东省“益苗计划”关爱少年儿童重点项目名录,实现从校级到省级的阶梯式跃升。在校园内部,项目连续两年摘得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届、第五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培育类金奖,展现出持续的创新能力与团队凝聚力。这些成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建立在团队成员长期深入社区调研、反复打磨课程内容、不断优化服务流程的基础之上,体现出高校志愿服务项目向专业化、精细化发展的趋势。
此次入选2025年“持续扶持项目”,不仅是对“童行灯塔”既往成效的充分肯定,更赋予其新一轮发展的政策支持与资源倾斜。按照“益苗计划”扶持机制,项目将获得专项资金、能力建设、专家督导等多维度支持,为后续服务拓展提供坚实保障。接下来,“益童”性教育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将以此次扶持为重要契机,进一步扩大服务辐射范围,计划向更多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区域延伸服务触角,同时深化课程体系研发,探索建立流动儿童性教育服务标准与评估机制,推动项目由“活动型”向“体系型”转变。团队还将加强与卫健、教育、妇联等职能部门的协作联动,尝试构建区域性儿童性健康促进网络,助力东莞“百千万工程”在基层落地生根,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注入青春志愿力量。
项目指导老师袁美芝表示,性教育是儿童全面发展的基础环节,尤其对于流动性强、社会支持网络薄弱的儿童群体而言,系统、科学、持续的性教育干预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她强调,未来团队将继续秉持“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坚守公益初心,提升服务专业性,让“童行灯塔”真正成为照亮流动儿童健康成长之路的指引之光。目前,项目团队仍面向全市有需求的学校、社区开放合作邀约,欢迎相关单位联系对接,共同推进性教育普惠化、常态化开展。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