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壁融合非遗传承与劳动教育 桥头五小手作青团唤醒文化基因

教育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5-04-08 18:00:20
  桥头镇第五小学近日以清明文化为切口,刀刃向内直面文化传承困境,策划了一场颠覆常规的"非遗活化"实践课。这场集非遗研习、劳动实践、感恩教育于一体的沉浸式体验活动,通过"理论输出+技艺实操+成果反哺"的闭环设计,将文化传承从口号转化为具象化的触觉体验,在00后群体中掀起认知革命。
 
  非遗传承人现场拆解青团制作密码,从艾草选材到馅料配比,从揉面技法到蒸制火候,将传统技艺标准化为可复制的教学模块。当160余名学生系上围裙化身"守艺人",揉捏的不只是糯米与豆沙的配比,更是对"敬天法祖"文化内核的具象理解。活动现场出现戏剧性转折:标准化教学反而激发创作激情,"青团盲盒"、"节气图腾"等创意作品频现,传统与创新的碰撞印证了"非遗活态传承"的可能性。
 
  这场文化实验的溢出效应超乎预期。300余枚青团经学生封装后,成为流动的感恩信物。当保安大叔沾满粉笔灰的手掌接过温热的青团,保洁阿姨在储物间匆匆咬下第一口,传统文化在代际传递中完成价值重构。家长代表观察到,孩子们在劳动日志里写下"青团温度=文化温度"的等式,这种认知跃迁印证了具身学习理论在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价值。
 
  校方披露的课程底层逻辑耐人寻味:通过创设"文化记忆生产场域",将非遗传承从博物馆式的静态展示转化为参与式文化实践。教育专家指出,这种"做中学"模式有效破解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悬浮困境,其创新价值在于构建了"认知-实践-传播"的完整育人链条。据透露,该校正研发二十四节气课程矩阵,试图在Z世代群体中培育新型文化传播者,这场青团实验或许只是传统文化教育范式革命的序幕。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