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明在笔记本上疾书,当投影屏弹出“未封存病历导致败诉”的案例时,他重重圈出“证据链”三个字。6月6日,东莞本年度第六期医疗机构普法培训现场,中国政法大学刘鑫教授手持翻旧的《民法典》,用三十七起医疗纠纷案剖解法律盲区:“新规要求电子病历修改留痕,系统自动生成的删除记录都可能成为呈堂证供。”台下两百余名学员中,东华医院医务科长邹毅向邻座展示手机里的录音公证APP:“现在患者录医嘱前,我们得先口头声明‘您正在启动录音’。”
这场持续三个月的系列培训覆盖全市33个镇街,像毛细血管般深入医疗末梢。在万江街道分会场,社区卫生站护士长林薇正通过直播课记下关键点——广东医科大学翟方明讲师演示的“知情同意书陷阱”让她警醒:上月接诊的糖尿病患者要求停用胰岛素,她坚持让家属在拒绝治疗声明上按了手印。“以前觉得签个字就行,现在明白合规流程是医护的盔甲。”课程结束时的线上考核中,全市超千名医务人员同步提交答卷,涉及病历封存时限、超范围执业界定等实务操作,合格率达98.7%。
培训现场化身法律沙盘推演场。市疾控中心执法员胡水生播放去年某诊所超范围开展医美被罚83万元的执法记录,画面中激光脱毛仪电源线成为关键物证。“医疗器械注册证限定使用场景,放在美容床旁就算违规使用。”东莞妇幼保健院法务吴集龙立即追问:“如果设备在仓库未拆封呢?”“要看是否具备即时使用条件!”这场交锋引发后排院长们手机拍照记录。随着结业证书发放,厚街医院副院长张立翻开培训手册末页的复训计划表:七月各镇街将启动内部轮训,市卫健局开通法规咨询专线0769-23281199,24小时解答执业难题。
当大屏亮出“健康东莞法治指数”上升曲线,首批参训的莞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把法律知识转化为实操手册——门诊大厅新设的告知义务确认区,患者扫码即可获取诊疗风险动态演示视频。这场从被动合规到主动守法的变革,正通过33个镇街的复训网络,织就医疗安全的防护网。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