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群肥胖症常用诊断标准
全国超半数成年人陷体重危机之际,东莞医疗系统率先打响"减重攻坚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体重管理纳入公共卫生战略三年后,这座制造业重镇的10余家公立医院已建成覆盖中西医的减重诊疗矩阵,日均接诊量突破百人次,折射出国民健康管理需求的爆发式增长。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18岁以上居民超重/肥胖率达50.7%,广东虽以25.6%的超重肥胖率低于全国水平,但代谢性疾病诊疗压力持续攀升。在东莞大朗医院减重代谢外科,BMI值超32.5的重度肥胖患者正通过袖状胃切除手术实现代谢重塑,该中心年均完成减重手术逾百例,术后患者平均减重达预期体重的30%。
区别于居家自助式减重,医疗机构依托药物干预及代谢手术等临床手段,构建起多维度干预体系。寮步医院中医科独创的"经络激活疗法"引发关注,255斤患者李先生经半年针灸、艾灸及中药调理,成功减重70斤并稳定代谢指标。该院连续三年参与全国体重管理公益挑战赛,中医减重有效率突破85%。
"体重管理是场需要医患协同的持久战。"东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学科带头人张秀薇透露,该院2017年设立的华南首批医学体重管理门诊已服务超3000人次,针对BMI24-28区间人群实施精准营养干预,对合并代谢异常者启动GLP-1受体激动剂等前沿药物治疗。数据显示,规范治疗组12个月体重反弹率较自主减重组降低63%。
面对减重需求年轻化趋势,医疗机构同步升级服务模式。东城医院创新推出"8小时工作制"健康管理方案,将作息干预纳入诊疗体系,要求患者严格遵循三餐时段与睡眠周期。大朗医院研发的AI体脂监测系统可实时追踪患者肌肉脂肪比,结合可穿戴设备生成个性化运动处方。

身体质量指数(BMI)
医学界警示,我国肥胖症防治仍面临认知误区与执行瓶颈。超三成就诊者存在过度依赖医疗手段倾向,部分患者期望通过短期治疗解决累积多年的代谢问题。专家强调,减重本质是生活方式的重构,需建立医疗机构-社区-家庭联动的长效管理机制,方能遏制慢性病蔓延态势。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