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八岁的陈雨桐踮脚触摸展板上凸起的植物拓片。她指尖划过《松湖草木》书页间紫荆花的脉络,身旁的母亲轻声念着作家莫非的题记:“睡莲初醒,平湖如镜。”8月15日全国生态日,松山湖钟书阁内,200余种本土植物以文学姿态苏醒。这场新书揭幕礼,拉开了2025南国书香节松山湖会场的序幕。
草木为媒:生态文学照见城市肌理
莫非执起话筒时,背景屏正流转着木棉花坠入湖面的慢镜头。“三年行走记录,最难忘科技工作者午休时蹲在池杉林辨鸟鸣。”这位著有三部自然文学作品的作家,用科学观察嫁接诗意叙事——书中记录湖畔榕树气根如垂帘拂过实验室玻璃幕墙,木棉飞絮与无人机群共舞的瞬间。当读者翻阅到记录黄花风铃木的章节,园区林业负责人已着手规划秋季观树路线:“接下来将联动学校开展植物摄影研学,让书本里的草木走进课堂。”
钟书阁灯火:深夜十点的阅读风景
8月17日晚九时,钟书阁二楼落地窗前仍坐着十余位年轻人。穿格子衫的程序员在人工智能书架区摘抄笔记,亲子阅读角的母亲正轻声讲解《东江谣》里的龙舟竞渡场景。书店经理张文穿过层层书架,咖啡机余温尚存:“周末多是拍照游客,但工作日晚间的灯光,总为这些沉浸阅读的年轻人亮到打烊。”这场持续五天的书香节里,鲁迅文学奖提名作家丁燕关于“抵御碎片化阅读”的演讲引发大学生围坐讨论;儿童文学作家谢莲秀的《东江谣》创作谈现场,孩子们高举手臂争相模仿客家童谣。
全域书香:从图书馆到街角的阅读基因
松山湖图书馆的冷气抵不住暑期热浪。亲子阅读区的地毯上散落着绘本,自习区大学生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与键盘敲击声交织。副馆长冼君宜穿过人流,指向电子屏上跳动的数字:“去年APP点击量超120万次,今年暑期日均入馆量是平日的三倍。”这座全年举办650余场阅读活动的图书馆,此刻正变身文化市集——四大名著朗读声在穹顶回荡,图书交换区的中学生用《三体》换走了《时间简史》。
当书香节落幕,悠兰里广场的加菲猫人偶收起欢闹,钟书阁的灯光却继续照亮夜读人的侧脸。从四月湾区阅读嘉年华的余温,到如今草木文学与科技人文的深度交融,松山湖正用书页丈量一座科创新城的温度。正如莫非在《松湖草木》尾声所写:“当实验室的灯光与湖面星月同辉,书卷里的松湖永远葳蕤。”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