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的西头市场,鱼贩老王拧开水龙头,水流顺着新修的沉井式暗渠汩汩而下,不锈钢防鼠网在沟底闪着微光。"再也不用踩着积水卖菜了!"他捞起活蹦乱跳的鲈鱼,精准抛进蓝色"鲜活区"塑料筐。这座总投资866万元的综合市场改造工程,历经两年打磨后于7月正式投用。彩色环氧地坪划分出六块功能区,食品安全检测室的LED屏正滚动着当日蔬果农残报告。
细节处的民生温度
海鲜区老板娘陈姐掀开新装的风幕机,冷气阻隔了苍蝇侵扰。"以前天热死三成虾,现在损耗率掉到5%。"她指着明档上方新风的温湿度计。配电房里,智能电表取代了老式闸刀,管理员老黄轻点触屏便完成全市场用电调控。市场西北角的垃圾分类站前,保洁员正将菜叶投入绿色厨余箱——这套价值两百万元的排水、供电、垃圾处理系统升级,让63%的入驻商户续签了三年租约。
停车场的破局之道
"扫码缴费,首小时免费!"保安老陈引导车辆驶入全新沥青地面。曾经被流动摊贩占据的4500平方米空地,如今规划出100个标准车位。买菜市民张女士用手机扫车位二维码:"送孩子上学顺路买菜,再不用怕贴条了。"市场管理处的监控大屏上,智能系统正提示B区23号车位即将超时——这套停车系统每月为市场增收超万元管理费。
当正午阳光穿过彩钢棚顶的透光板,改造后的西头市场迎来客流高峰。彩色分区标识指引下,主妇们推车穿梭于干果区与生鲜区之间,停车场出口的抬杆起落声与叫卖声交织成市井交响。这场历时两年的改造,终将民生痛点转化为幸福增量。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