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隐形守护者"十六载绣花功

国内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5-07-17 10:02:13
 
  晨曦微露时,陈锦坤的旧皮靴已踏过三条街巷。这位东莞"001号社工"的笔记本上,墨迹未干的记录挤满页边:7:00帮单亲家庭小赵补习英语,9:30带自闭症儿童做沙盘治疗,14:00调解城中村漏水纠纷。当东江水面泛起金光,他正蹲在榕树下听流浪少年讲述昨夜露宿桥洞的寒凉。十六年间,这双磨平鞋跟的皮靴丈量过东莞34个镇街,背后是300多名蓝马甲社工的共同足迹——他们组成的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已在这座"世界工厂"缝制出覆盖600万人次的温情网络。
 
​  穿针引线:从55人先锋队到党建绣花针​
 
  2009年11月12日,东莞市政府礼堂。陈锦坤与54名同事佩戴首批社工工牌宣誓时,台下坐着疑虑的社区居民。"当时敲十户门有八户不开。"创始社工帅世春记忆犹新。在莞城老街,她曾连续三周蹲守,最终用拼回撕碎的作业本,让辍学少年重返课堂;在南城廉租房,党员熊军民十二年救助7000余名流浪者,帮600多人寻回身份。
 
  党建红绳贯穿始终。党总支办公室的沙盘模型揭示奥秘:70名党员社工组成"红色经纬线",串联起59个服务站点。"强班子核心、促规范运行、精耕群众服务、铸造特色品牌——这四步法就是我们的绣花针。"陈锦坤展开"党员先锋地图",上面钉着237枚红色图钉:每个钉子代表一位结对帮扶对象,旁边标注着"周三送降压药""周五代购粮油"等备忘。当台风"海葵"来袭时,正是这些图钉定位出全城37户独居长者,党员突击队连夜转移安置。
 
​  细密针脚:从矛盾润滑剂到生命守护网​
 
  深夜的"大众热线"工作室,灯光从未熄灭。"家暴庇护申请!"凌晨1点,接线员小吴抓起电话冲进雨幕。三小时后,受助女子在临时安置点捧过热粥时,党员调解组已联动妇联、公安启动保护令程序。这种"全链条响应"源自十六年积累:化解基层矛盾超万起,帮扶困境人群十余万人次。
 
  在石碣镇"耆乐食堂",83岁的李阿婆用颤巍巍的手指按下送餐铃:"小陈送的助老机,比亲闺女还灵光。"墙上的智慧养老系统记录着服务精度——糖尿病患者配少油餐,失独老人增心理疏导,回民长者专设清真灶。而跨越1600公里的协作更显格局:东西部帮扶项目中,东莞社工将"莞式服务"输往铜仁,帮山区建起首个儿童心理干预站。
 
​  彩线新章:从城市补丁匠到人文织梦人​
 
  "人文才是终极坐标。"陈锦坤办公室挂着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的名言,下方陈列着机构斩获的"全国百强社工机构"等47块奖牌。但最珍贵的却是玻璃柜里泛黄的感谢信:有被助学少年从大学寄来的明信片,有流浪汉返乡后托人捎来的土特产,更多是仅写着"谢谢蓝马甲"的匿名纸条。
 
  随着中央社会工作部设立,这支队伍正开启新维度探索。在莞城"青苗空间",心理咨询师用沙盘游戏疏导抑郁少年;社区矫正项目中,刺绣培训让失足妇女重拾尊严。"就像把碎布头绣成百衲衣。"陈锦坤抚摸着服务对象赠送的十字绣,上面"隐形守护者"五个字在晨光中发亮。当城市CBD巨幕亮起他获评"先锋书记"的画面时,这位老社工正钻进城中村窄巷,背包里装着给孤寡老人的新棉袜。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