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之际,东莞企石镇以一场政社联动的志愿服务行动月启动仪式,拉开"学雷锋精神·传和美家风·筑绿美乡村"主题实践序幕,标志着该镇志愿服务体系正式进入制度化、常态化新阶段。
企石镇通过授牌21家爱心联盟商家及两个环保志愿服务项目,构建起"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全民共建"的志愿服务新格局。活动现场设立15个特色服务点位,涵盖健康诊疗、民生政策、文明餐桌等民生关切领域,其中"二次医保咨询专窗"单日接待群众超200人次,实现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的精准对接。值得关注的是,该镇创新推出"文明餐饮三阶行动",市场监管部门通过派发《文明餐桌倡议书》与突击检查相结合,建立"红黑榜"公示制度。数据显示,试点餐饮单位厨余垃圾量同比下降37%,印证了"柔性倡导+刚性约束"治理模式的有效性。
在志愿队伍建设方面,企石镇团委构建"1+4+N"服务矩阵,以青年志愿者协会为核心,联动河莞家环保先锋、禁毒侠宣传队等特色分队,年均开展志愿活动超150场。2023年志愿服务时长突破5万小时,较上年增长42%,彰显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成效。
宣讲会成为思想动员新阵地。四位宣讲员以"小故事"诠释"大战略",姚绮曼提出的"庭院三美"理论将家庭微改造与乡风文明建设结合,推动建成示范庭院86户;娄腾披露的东清湖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清除外来物种、重建湿地系统,使水质从V类提升至III类标准,为湾区工业镇生态治理提供样本。在"百千万工程"实施背景下,企石镇探索出"党建红+生态绿"双轮驱动模式。段海庚揭示的"党员林长制"已覆盖全镇18个村(社区),2023年新植乔木1.2万株;梁启贤主导的"窗景革命"项目,推动76%的村居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
莞讯网观点:企石镇将雷锋精神转化为社会治理创新实践,通过构建政企协同机制、激活家庭细胞单元、创新生态价值转化路径,为湾区城镇破解"志愿服务形式化""生态建设悬浮化"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建议建立志愿服务积分银行制度,推动"精神激励"向"价值转化"跃升,真正实现社会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