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30年风雨侵蚀的东坑镇乐然街96-128号危房群,在政企民三方协同攻坚下实现涅槃重生。3月6日,这座承载着东坑镇商贸记忆的C级危房群正式完成拆除重建,17栋现代商住楼以统一岭南骑楼风貌亮相,标志着东莞镇级城市更新探索出政企协同的鲜活样本。
作为连接百顺、供销社两大市场的咽喉要道,这片建于1980年代的联排民房曾因结构老化、人流密集成为城市治理痛点。2023年,东坑镇借力"百千万工程"政策东风,创新采用"业主全额出资+政府统筹设计"模式,将1300平方米危房改造升级为5200平方米商住综合体。项目专班负责人透露,通过建立"一户一策"协商机制,成功破解产权分散、利益协调等传统难题,实现从立项到竣工仅用时10个月的"东坑速度"。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改造后的建筑群采用骑楼式设计,首层15间商铺已重现往日繁荣,钟表店、五金行等老商户正加紧装修。业主陈丽停指着新居坦言:"每平方米近2000元的改造成本虽不菲,但安全性和资产价值提升远超预期。"值得关注的是,项目在保留原租户优先承租权基础上,通过统一外立面和规范店招,使片区租金溢价达30%,形成老城更新的良性循环。
作为东坑"二月二"卖身节文化地标,乐然街的蜕变更具示范意义。项目植入的镬耳墙、灰塑脊等岭南元素,与现代化消防、排水系统形成有机融合。镇城建部门负责人表示,该模式已纳入"1139"城市焕新行动蓝本,未来三年将以"一河一路三区域"为轴,复制推广政民共建经验。
莞讯网观点:乐然街危房改造以市场化思维破解资金困局,用文化基因激活商业价值,为东莞镇街存量空间更新提供了可复制的"解题公式"。当城市更新从政府大包大揽转向多方共建共享,老城复兴便真正驶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