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以监督之力破局科技创新攻坚

科技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5-11-06 10:41:40
 
  2025年11月4日,东莞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举行了一场聚焦《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实施情况的专题询问会,这场被称作“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的监督实践,标志着东莞在推动科技创新治理现代化的路径上迈出关键一步。作为省内首次将执法检查与专题询问深度融合的人大监督行动,其不仅为《条例》在基层的落地见效提供了坚实支撑,更以制度性安排撬动了城市科技创新体系深层次问题的系统梳理与回应。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化身“考官团”,围绕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核心命题,接连抛出十个直击要害的问题,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现场应答,坦陈现状、剖析短板、明确路径,在一问一答之间,展现出人大监督的刚性力量与政府履职的务实态度,共同绘就一幅科技与制造深度融合的发展图景。
 
  此次专题询问的根基,源于年初市人大常委会将《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执法检查与专题询问纳入年度重点监督计划的前瞻性布局。执法检查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骆招群亲自带队,联合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深入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及重大科创平台开展实地调研,通过自查、座谈、问卷等多种形式,对《条例》所设定的40项首创性制度措施在东莞的实施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而深入的“法律体检”。检查发现,东莞在研发投入强度、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全市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91%,居全省第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200家,同样位列全省第三,松山湖科学城也被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技中心先行启动区,全链条科技创新体系初步成型。然而,检查也揭示出财政科技投入保障不足、重大科创平台对产业支撑力不够、科技金融发展滞后等结构性短板,为后续专题询问提供了精准靶向和扎实依据。正是基于这一系统性调研,询问议题得以紧扣法治要求与现实痛点,确保每一问都落点清晰、有据可依。
 
  在询问现场,问题设置层层递进,既有宏观战略层面的谋篇布局,也有具体执行层面的破局之策。面对“十五五”时期东莞科技创新的定位之问,副市长黎军明确回应,未来五年东莞将锚定“打造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示范城市”的目标,致力于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湾区创新高地。这一战略定位将以“科技产业互促双强”为主线,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针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市科技局局长钟靖平提出以重大科技项目库为基底,构建涵盖集成攻关、揭榜挂帅等多种模式的技术攻关体系,强化创新联合体建设,提升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能力。市发改局副局长闫景坤则从产业体系构建角度出发,介绍东莞正积极打造“8+8+4”产业格局,推动八大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培育八大新兴产业形成千亿、百亿级产业集群,并前瞻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市工信局党组副书记刘庆棠补充指出,通过实施“一链一策”精准扶持,东莞已培育出3家省级“链主”企业、15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及超五千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803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智能工厂建设初具规模,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坚实支撑。
 
  面对科技创新中的体制机制障碍,询问同样没有回避。针对国有创投机构因“保值增值”考核压力而不敢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现实困境,市国资委副主任黄镜之回应称,已出台市属企业经营投资尽职合规免责指引及相关事项清单,旨在建立容错机制,引导国资基金敢于投身高风险、高成长性的科技项目。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方面,尽管原文未展开具体措施,但结合东莞作为制造业大市的定位及“AI+制造”的战略方向,相关部署正围绕推动AI技术在生产流程优化、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等环节的深度应用展开,力求以技术增量带动制造效率跃升。在生物医药领域,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叶向阳结合自身医疗背景提出临床转化能力提升之问,市科技局局长钟靖平介绍,东莞正推动组建由龙头企业牵头、高校与高水平医院参与的创新联合体,如市生物医药AI协作创新联合体、数字人体与智慧睡眠创新联合体等,以实现技术研发与临床需求的精准对接。市卫健局局长张巧利进一步提出六项具体举措,强调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推动医企协同和资源转化,提升医疗机构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能力,助力生物医药成果高效落地。
 
  整场询问持续两个多小时,10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围绕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科技金融结合、人才引进培育、大科学装置成果转化等关键议题轮番发问,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市科技局、发改局、工信局、国资委、卫健局、人社局、财政局等7个部门负责人逐一应答,既不回避矛盾,也不泛泛而谈,而是结合职责分工,拿出具体数据与可操作路径,展现出政府部门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深度思考与责任担当。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骆招群在总结中强调,专题询问只是监督的“前半篇文章”,后续将持续跟踪整改落实情况,计划于明年听取市政府关于整改进展的专项报告,确保问题有回应、措施有落地、成效可检验,真正形成“问—答—改—评”的监督闭环。副市长黎军代表市政府表态,将把此次询问成果作为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的“体检报告”和“诊疗方案”,建立任务清单,压实工作责任,把《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的贯彻实施与全市“十五五”科技创新规划紧密衔接,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
 
  此次专题询问不仅是对东莞科技创新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阅,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地方治理中的生动实践。它通过法定监督形式,将人大监督权与政府执行力有效衔接,推动各方在共识中凝聚力量,在问题中寻找突破,为东莞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注入了强劲的制度动能。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