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东莞科技馆持续推进科普进校园活动,陆续走进全市多所幼儿园及中小学,以多元化的科学体验形式,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群体带来一场场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科学盛宴。活动覆盖范围广泛,从东坑镇至南城、南城中学到东晖实验学校,科学的种子正在校园各处悄然萌发。科技辅导员团队通过精心策划的科学秀、机器人展示、航模表演、实验集市与主题展览等形式,将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现实互动,让师生在沉浸式参与中感受科技的魅力。
在东坑镇实验幼儿园和南城中学,两场主题各异的科学秀《趣味大组合》与《火箭发射》轮番上演,现场气氛被一次次推向高潮。科技辅导员借助一系列设计巧妙的实验装置,将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融入生动表演之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极具张力的表达方式,引导孩子们在惊叹与欢笑中理解科学本质。孩子们时而屏息凝视,时而拍手叫好,科学的种子就在这一问一答、一惊一叹间悄然种下。这些表演不仅展示了科学现象的奇妙,更传递了探究式学习的核心理念。
四足机器人成为此次系列活动中的“明星嘉宾”,在东坑启德幼儿园、翰林五光十色幼儿园及东坑镇实验幼儿园引发热烈反响。这些具备高度灵活性与智能响应能力的机器人,不仅完成行走、跳跃等基础动作,还通过编程实现招手、作揖等拟人化互动,引得孩子们阵阵欢呼。孩子们围聚在展示区前,睁大双眼观察机器人的每一个动作,不时发出“它好像真的会动!”“它听得懂我们说话吗?”的疑问。科技辅导员在一旁耐心讲解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控制的基本原理,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建立对现代科技的初步认知,也为未来科学素养的培育打下基础。
航模表演则在多所校园上空划出绚丽轨迹。无论是在东坑启德幼儿园的操场,还是南城翰林五光十色幼儿园、东坑镇实验幼儿园及南城中学的开阔地带,一架架航模飞机在操控下腾空而起,时而盘旋攀升,时而俯冲翻滚,做出各种高难度飞行动作,引得师生仰头观望,掌声不断。表演过程中,专业辅导员同步进行现场解说,从空气动力学讲到飞行器结构,从升力原理到控制机制,将复杂的航空知识转化为贴近生活的语言,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飞行科技的系统性理解。不少学生在观看后表示,未来也想学习航模制作,亲手让飞机飞上蓝天。
东晖实验学校的科学实验集市则以“互动+探索”为核心理念,打造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科学体验空间。这里没有传统集市的喧嚣与商品交易,取而代之的是一处处精心布置的科学实验摊位。学生们穿梭其间,亲手操作装置,观察实验现象,再由科技辅导员深入浅出地讲解背后的科学逻辑。从简单的力学平衡到复杂的电磁感应,原本停留在课本上的公式与定理,此刻变成可触摸、可操作的真实体验。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验证假设,科学探究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有效打破了“科学高深莫测”的刻板印象,让学习真正回归探索本质。
在南城中学,《诗词里的科学》科普展览成为校园中一道独特的人文科技风景线。展览创新性地将古典诗词与自然科学相结合,通过图文展板、互动装置与多媒体呈现,让苏轼笔下的“明月几时有”转化为天文知识的直观展示,将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气候与物候现象具象呈现。学生们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听众,而是化身小小科学家,在诗句的意境中主动探寻科学真相。展览现场,不少学生驻足于“诗词—科学”对照区,热烈讨论着古诗中隐藏的自然规律,文理交融的教育理念在此刻得到生动体现。
目前,东莞科技馆2025年科普进校园活动仍在持续推进中,相关项目已面向全市学校开放预约。各校可关注“东莞科技馆”官方公众号获取活动信息并提交申请,携手为学生搭建通往科学世界的桥梁。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拓展了科学教育的边界,也推动了优质科普资源向基层校园的持续下沉,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青少年提供了有力支撑。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