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长安镇武装部与社区工作人员的身影叩响了陶家大门。当网络空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录取通知书带着油墨气息递至陶坤手中,少年胸前"携笔从戎无上光荣"的绶带在鲜花映衬下格外鲜亮。门楣悬挂的庆贺横幅前,父亲陶维奇难掩激动:"孩子圆了军校梦,也补全了我的军旅遗憾。"这份跨越千山万水的通知书,凝结着陶坤十年寒窗的汗水,更承载着他投身国防科技事业的炽热理想。
历史烛照铸就从军志
谈及初心,陶坤的眼中映着历史的重量。国防教育影片中军人冲锋的身影、纪念馆里烽火岁月的印记,让他深刻体悟到"或镇守边疆,或防洪救灾的军人如同人民最坚硬的靠山"。这份崇敬转化为报国动力——当同龄人追逐都市繁华时,他选择将计算机专业能力熔铸成强军利刃。"强军梦意味着随时准备牺牲一切保家卫国。"陶坤清晰诠释着军人使命:听党指挥的忠诚、能打胜仗的本领、作风优良的品格,将成为他军校四年的淬炼标尺。
三重准备迎接淬炼场
面对严格的军校生活,陶坤已展开系统性备战。体能训练场见证他每日长跑与力量训练的坚持;书桌前,《计算机组成原理》预习笔记与英语四级备考资料层层堆叠;心理建设则通过反复观看军校纪实影像完成。"最期待体能训练磨砺意志,最担忧多学科融合的专业深度。"他坦言计划投入双倍精力攻克专业知识,尤其渴望将军校所学融入军事信息化建设。
临别时,这位准军校生以"人生旷野需灯塔指引"寄语后来者:提前半年关注视力标准、政治考核与体检要求,用强健体魄迎接军营熔炉的锻造。当慰问队伍离开小院,陶坤摩挲着通知书上烫金的校徽——两个月后,这位长安青年将在强军征程中书写"以知识为武器"的新篇章。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