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清晨,常平镇桥沥公园的树荫下排起特殊长队。黄江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吴陆敬手持喉镜模型,正指着展板上的咽腔结构图讲解:"打呼噜像公路塌方!"他面前站着刚测完颈围的李伯——这位货车司机体检显示重度嗜睡,颈围超标4厘米。这场由市科普专项资金支持的"睡眠健康保卫战",吸引百余位市民冒暑参与。护士团队快速流转在四个检测台间:血压计袖带缠绕的手臂旁,有人正勾选《嗜睡评估表》"开车等红灯睡着"的选项;体重秤前,王女士焦虑地记录着"腹围比去年增了8厘米"。现场发放的科普手册被争相传阅,封面上"呼吸暂停超10秒即高危"的警示语格外醒目。
"孩子打呼噜更要命!"吴陆敬拿起腺样体模型转向年轻父母。他展示的对比图触目惊心:左侧是颌骨发育正常的儿童,右侧"腺样体面容"患儿的上牙突出如鸟喙。"这类患儿七成伴有智力发育迟缓。"现场顿时响起倒吸凉气声。市民赵女士攥着儿子的睡眠监测报告追问:"术后能恢复吗?"专家指着诊疗设备展示区的呼吸机:"先戴三个月矫治器,就像牙齿正畸。"此时东南部中心医院的医生正调试便携式多导睡眠仪,金属探头在志愿者头部连接成网状——这台首次亮相基层的设备,未来半年将随义诊团队走遍寮步、塘厦等五镇。
据黄江医院副院长透露,系列科普活动自2月启动至今已完成9场,累计筛查出疑似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217人。在刚结束的大朗镇专场,42岁的张先生被确诊重度缺氧后立即安排手术,"他血氧浓度夜间骤降到70%,相当于高原反应!"下月收官战将增设儿童专场,专家团队携最新研发的鼾症风险自测小程序进驻校园。当桥沥公园的展板收起时,夕阳给"打鼾≠睡得香"的标语镀上金边——这场跨越半年的健康觉醒行动,正唤醒百万东莞人对睡眠杀手的高度警觉。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