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莞药港共建联合实验室,破壁生物医药转化瓶颈

医疗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5-07-18 10:45:34
 
 
  7月17日松湖药港产业园内,12把鎏金钥匙同步转动——松山湖生物医药转化研究院携深圳湾实验室联合实验室正式启幕。在东莞市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涛与深圳湾实验室首席技术官贺耘的见证下,首批靶向抗癌药物冻干粉针剂从实验台移入中试车间,冻干机液晶屏显示"零下45℃结晶中"的实时数据。这场汇聚东阳光药业、广东医大等12家单位的签约,标志着东莞80%生物医药创新资源完成战略重组,"CRO服务+产业承接+投融资"的全链条转化矩阵初现雏形。
 
​  核心技术破壁研发断层​
 
  在联合实验室无菌操作间,研究员正调试高通量药物筛选系统。"传统药企因中试缺失导致实验室到生产线断层。"贺耘指着全自动发酵罐解释,"这里可同步完成小分子合成与毒性测试。"松湖药港的六大服务平台中,产业基金池已预留早期投资额度,首批锁定50个靶向药项目。东阳光药业技术总监现场演示JAK-STAT信号通路模型:"如这款类风湿创新药完成中试,松山湖生产线36小时即可承接量产。"
 
​  资本引擎驱动生态闭环​
 
  签约席的桌牌暗藏玄机——东莞生技公司铭牌印着"产业投行"二维码,扫码可见首批孵化项目路演视频。宋涛向投资机构展示"共投机制":"对于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等优质项目,双方按1:1配资,松湖药港再提供2000平米免租实验室。"在产业园三楼的"转化加速器",深圳湾实验室的AI药物设计平台正对接东莞电子企业的算力资源,BT+IT融合使新药研发周期压缩40%。
 
​  临床需求直通产业动脉​
 
  产业园冷库门前,零下196℃液氮罐储存着12类肿瘤样本。广东医科大学团队正构建临床数据库:"从三甲医院获取的3万例癌症病例,将定向匹配在研药物。"在分子影像实验室,活体小鼠肿瘤被注射荧光标记药物,显示屏实时呈现药物在血管的分布轨迹。这种"临床-实验室-生产线"直通模式,使抗新冠病毒口服药的中试时间从18个月缩至9个月。
 
  当冻干机结束程序发出蜂鸣,首批抗癌药物进入质检环节。松湖药港顶楼的直升机坪亮起指示灯——这里将成为大湾区首个生物医药紧急物流枢纽,让救命药以小时级速度抵达临床一线。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