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中学考场内,女生小林突然蜷缩身体,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生理期剧痛袭来时,监考老师的手势引向角落医疗点。医护陈敏撕开布洛芬铝箔的动作快过拆试卷袋:"含化!别喝水影响发挥。"十五分钟后,小林额头的冷汗褪去,铅笔重新在答题卡上沙沙作响。这是6月9日13时20分定格的画面,也是东莞高考医疗保障的日常切片。
急救箱在28个考点铺开战地医院般的阵列。厚街中学葡萄糖注射液挽救低血糖考生时,石龙中学医护正用镊子从男生锁骨拔出蜂刺;麻涌考场的藿香正气液刚拆封,第七中学心理医生已用牛皮纸袋罩住过度换气考生的口鼻。"每个药瓶都是定心丸。"市医疗指挥中心大屏闪烁,78台救护车驻点待命中,十三中考点护士长翻着记录本:"过敏女生吃氯雷他定后,皮疹消退速度比预期快六分钟。"
精准施策源于严苛备战。开考前两周,各医院模拟考场突发情境:胃肠型感冒考生呕吐物采样需避开口罩带,中暑降温冰袋不得接触裸露皮肤。市卫健局统筹的168人医护团队,人均携带27种应急药品。在东莞高级中学考点,校医指着定制药箱解释:"蒙脱石散独立分装,避免拆整盒耽误时间。"更隐秘的守护藏在细节里——所有外用药均选用无味配方,防止气味干扰考试。
最后一科终考铃响彻校园时,厚街中学医护站还留着半支葡萄糖。救护车队长老刘看着清零的出勤表感慨:"今年最险的是蜂蜇伤,幸好孩子没对毒液过敏。"三昼夜护航中,全市44388名考生无人因健康问题缺考。当夕阳给急救车镀上金边,医护们清点着余药交接清单,纱布包装上的"高考专用"字样在暮色中微微反光。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