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商股份最新发布的《2025年1月人气购物中心排行榜》揭示,东莞商业正以"城区引领+镇街突围"的双轮驱动模式冲击全国商业版图。数据显示,海德·汇一城与民盈·国贸城以7.19、7.09人气指数领跑全市,两大项目单月创造超130万人次客流,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商业迭代的典型样本。
在鸿福路商圈核心地带,开业14年的海德·汇一城与新生代民盈·国贸城形成战略互补。前者凭借40万㎡商业航母体量,通过盒马鲜生首店日均140万元销售额刷新消费记录;后者依托30万㎡空间载体,借力政府"莞品迎春"年货集市实现客流同比提升3%。两大项目以差异化定位构建消费闭环——首店经济与文化活动分别贡献52%和48%的引流效能,巩固城市CBD日均20万人次的商业虹吸效应。
镇街商业生态呈现"多点爆发"特征。长安万科广场以首店矩阵抢占社区消费制高点,松山湖万象汇依托国家级高新区势能跻身全市第四,石龙汇星商业中心凭借83%本地客群转化率成为莞北唯一上榜项目。值得关注的是,TOP10榜单中镇街项目占比达60%,其中虎门万达以14.6万㎡体量填补高端商业空白,单月奢侈品消费占比突破25%。
全国品牌与本土势力的角力进入新阶段。万达系三子布局镇域经济战略成效显著,华润、万科通过标准化运营渗透下沉市场;本土企业海德集团则以近400家品牌矩阵构建护城河,中佳集团打造的翔龙天地MALL成为东莞东部最大商业枢纽。在46万㎡的华南MALL,万达影城IMAX激光厅借《哪吒2》热潮单日引流超5万人次,印证"文化+场景"的复合价值。
数据显示,东莞头部商业项目呈现"双高"特征:80%项目体量超10万㎡,90%运营周期逾5年。这种"时间+空间"的双重沉淀形成独特竞争壁垒——海德·汇一城通过14年运营积累3000万年度客流量,东城万达广场品牌更新率达年均18%维持市场活力。政府主导的消费券政策产生显著杠杆效应,1月份政企联动的促销活动直接拉动重点商圈销售额提升12.7%。
随着松山湖科学城、滨海湾新区建设加速,东莞商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跃迁"。统计显示,2024年全市首店经济规模同比增长37%,体验式消费占比突破41%,科技创新元素在商业场景的应用率提升至29%。这种转型与其"世界工厂"到"湾区智造"的产业升级形成共振,预示着东莞在粤港澳大湾区消费竞赛中正构建新的战略支点。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