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朋友圈广告让东莞市民王女士深陷价值18,574元的减肥陷阱。2024年5月,某药业公司通过社交媒体精准投放"无效退款"减肥药广告,以298元体验套餐为诱饵,随后展开连环营销攻势。客服以"体质特殊需祛湿增效"为由,辅以海量成功案例轰炸,诱使消费者连续追加6388元、11888元两笔消费,精准收割焦虑型消费群体。
在经历五个月无效疗程后,王女士提出退款诉求遭拒。东莞市监局滨海湾分局介入调查发现,涉事企业虽未构成虚假宣传,但"无效退款"的书面承诺形成法定契约关系。经调解,企业最终全额退还所有款项。值得关注的是,该案例被列入2024年度东莞十大消费维权典型案例,暴露出减肥市场"承诺营销"的监管盲区。
法律界人士指出,依据《民法典》第469条,微信聊天记录中的退款承诺已构成合同要件。市场监管部门特别警示,当前减肥产品宣传普遍存在三大乱象:虚构"无需运动节食"效果、隐瞒非法添加成分、利用疗程设计拖延维权时效。检测数据显示,32%的网红减肥产品含西布曲明等违禁成分,可能引发心衰等严重健康风险。
专家建议消费者建立三重防线:核查"国药准字"批文、留存完整沟通记录、警惕分期付费模式。目前国家药监局官网已开通特殊化妆品查询通道,消费者可通过比对产品文号、生产许可等信息,识破"三无"减肥产品的营销伪装。(全文完)
核心数据:
维权金额:18,574元
疗程周期:5个月
调解依据:《民法典》第469条
行业隐患:32%产品含违禁成分
消费警示:
拒绝非书面"无效退款"承诺
查验"国药准字B"减肥药品批文
警惕"体质特殊需加购"的话术陷阱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