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前夕,东莞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年度维权数据:2024年全市受理消费诉求192718件,其中消费投诉175963件同比激增15.51%,通过处置174433件投诉为消费者追回经济损失1.026亿元。数据显示,商品类投诉占比超七成,食品、通讯产品、服装鞋帽成为维权"重灾区",服务类投诉中餐饮住宿、互联网服务、维修保养领域矛盾突出。
在商品消费领域,食品类投诉以25498件高居榜首,通讯产品22813件、服装鞋帽15639件紧随其后,三大品类合计占比达49.17%。服务消费纠纷呈现结构性变化,餐饮住宿服务投诉7029件居首,互联网服务5312件、维修保养服务3786件分列二三位。值得注意的是,不正当竞争投诉量同比下降2.64%至13224件,广告及人身权利类投诉分别减少5.24%和8.61%,折射出市场秩序持续优化。
"投诉量的双面数据印证了消费维权格局的深刻变革。"东莞市消委会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15.51%的投诉增幅既反映消费者维权意识觉醒,也暴露出部分行业服务品质与消费升级需求存在落差。而竞争秩序、广告合规、人身权利等领域投诉的断崖式下降,标志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效果的显性化。
面对2025年"共筑满意消费"的全国维权主题,东莞祭出十大硬核举措:发布年度十大典型案例震慑违法经营,开展重点领域"诉转案"强化执法威慑,建立比较试验机制倒逼质量提升。3月15日当天,全市32个镇街将联动开展"维权大篷车"行动,在核心商圈设立维权服务站,提供法律咨询、食品快检等便民服务。预付式消费、医美陷阱等新型纠纷被纳入重点整治范围。市消委会公益律师团队特别警示,针对健身房跑路、低价摄影套路等典型案例,消费者需留存电子合同、转账记录等关键证据。数据显示,2024年通过"诉调对接"机制化解重大群体性投诉37起,为586名消费者追回预付款项逾千万元。
当前,东莞正着力构建"政府主导、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消费生态闭环。随着"放心消费承诺单位"创建突破5000家,消费纠纷在线和解平台覆盖率达92%,这座制造业重镇正以数字化转型重塑维权格局,为粤港澳大湾区消费中心建设注入新动能。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