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洪梅打响东江下游排水系统升级攻坚战 重构地下动脉破解城市内涝顽疾

万象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5-04-10 10:10:01
 
  工程机械的轰鸣声撕破洪梅镇清晨的寂静,2025年4月8日的洪屋涡村施工现场,四台液压破碎锤正以每分钟30次的冲击频率凿开硬化路面,激光水平仪的红线在沟槽断面投射出精准刻度。作为东莞市东江下游片区水质提升工程的关键标段,这场涉及6个地块、覆盖全域的地下管网革命,正以"手术刀式"的精准度切割城市发展的沉疴痼疾。
 
  在路与洪金路交叉口的作业面,施工团队采用三维地质雷达扫描技术预判地下障碍物分布,同步推进的雨污分流管网铺设已突破日均500米进度。项目负责人刘洋手持智能巡检终端向记者展示实时数据:"我们在全市首次应用BIM+GIS双模定位系统,16.57公里立管改造与49.32公里埋地管道施工的误差控制在毫米级。"围挡上的动态施工图谱清晰标注着各节点倒计时,透露出这场治水攻坚战的紧迫性——这个常年受困于管网老化、雨污混流的滨江城镇,正在与即将到来的汛期赛跑。
 
  水环境监测中心的历年数据显示,洪梅镇在强降雨时段的内涝点曾多达23处,CODcr浓度波动幅度高达80mg/L。城建档案揭示的真相更触目惊心:全镇38%的排水管网服役超30年,5.6公里主管道存在结构性缺陷。当记者深入新民南路施工现场,目击到施工人员从1.8米深的作业坑中吊装出严重钙化的混凝土管段,这些上世纪90年代铺设的"血管"早已丧失输排功能,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栓塞。
 
  在黎洲角片区的智慧水务指挥中心,三维水力模型正在模拟极端降雨情景。项目技术总监王伟点开暴雨强度公式计算界面:"我们按50年重现期标准设计雨水泵站,排水能力提升300%,2.65公里积水点改造管网的管径从DN600升级至DN1200。"透过玻璃幕墙望去,六台全回转钻机正在河岸地带实施钢板桩围堰,为即将安装的截流井构筑防线。这种"渗滞蓄排净用"六位一体的治理体系,标志着传统排水模式向海绵城市理念的跨越式转型。
 
  当施工震动传至洪屋涡村民陈建明的院落时,这个饱受内涝之苦的电动车骑手正在院中比对新旧排水图纸。"去年'龙舟水'季我家进水深度达到40厘米,现在看着直径1米的HDPE双壁波纹管下地,心里才算踏实。"他的感慨折射出民生工程的深层价值——在技术参数与施工进度的背后,是83个老旧小区、超2万户居民即将终结的"蹚水出行"历史。随着最后一段检查井防渗模块的安装完成,这个东江之畔的城镇正在重写它的水文密码,让每滴雨水都找到科学归宿。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