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栅王氏大宗祠活化工程启动:600万打造岭南文化新地标

万象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5-03-31 11:08:40
  作为东莞市不可移动文物,南栅王氏大宗祠在经历百年风雨后,以系统性修缮工程重焕明清建筑风貌。这座占地587.3平方米的岭南合院式宗祠,即将迎来跨越式转型——南栅社区斥资600万元规划建设文化综合体,剑指传统宗祠功能与当代公共文化空间的深度融合。
 
  始建于清代的王氏大宗祠以"三进四厢"规制彰显礼制威严,13.5米面阔与43.5米进深构成纵深轴线,麻石墙基与灰塑龙舟脊见证三百年营造智慧。作为南栅现存最大宗祠,其穿斗式木构架与镬耳山墙完整保留广府建筑精髓,青砖墙体与碌灰筒瓦渗透着工匠营建技艺。自宋初王氏先祖迁居象山,该建筑历经私塾、学堂、康乐中心等七次功能迭代,堪称珠江口移民文化的立体档案。
 
  2014年启动的抢救性保护工程确立"修旧如旧"准则,文物团队通过地基考古厘清原始建制,采用传统工艺复原壁画与雕饰构件。工程团队更以"四原原则"(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更换正梁瓦片,使清代营造法式得以完整传承。修缮后的宗祠系统陈列王氏家族迁徙图谱与名人谱系,盐业兴衰、海陆变迁等南栅发展关键节点通过可视化展陈实现历史解码。
  依托"百千万工程"战略部署,南栅规划建设集村史馆、曲艺剧场、艺术工坊于一体的文化中枢。新建的2000平方米综合体将与宗祠形成功能互补,通过数字沙盘复原"海南栅"地理演变,粤剧展演空间将重现广济渡口商旅文化。项目设计团队强调"古今对话"理念,计划运用AR技术实现宗祠建筑构件数字化解读,使静态文物转化为可交互的文化IP。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指出,该案例开创了宗祠建筑群活态保护新模式,其"文物本体+公共服务"的双核驱动策略,为珠三角宗祠类文保单位功能转型提供样本。预计工程竣工后,该片区年度访客量将突破5万人次,带动周边文旅消费规模达千万元级。
 
  从家族祭祀空间到区域文化地标,王氏大宗祠的蜕变映射着岭南宗祠文化的当代转型。随着文化综合体破土动工,这座承载乡愁记忆的建筑群落,正以创新姿态重构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生态链。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