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侨胞之家训练室内,印尼侨领陈志明双手交叠按压在人体模型胸口,额角渗出汗珠。8月15日的这场急救培训中,三十名侨胞侨干经三小时特训,全员通过初级救护员考核。当AED训练机发出"请离开"的电子提示音时,莞城街道卫健局监督员在考核表签下最后一个名字。
生死时速实训课
急救导师林胜鑫调暗灯光,投影仪播放着心脏骤停的黄金救援视频。"每延迟1分钟,存活率降7%——"画面中跳动的数字让马来西亚商会秘书长暂停记笔记。实操环节,学员们轮番跪在蓝色地垫上练习按压深度,林导师蹲身纠正越南侨干李女士的手势:"掌根发力,每分钟100-120次频率。"隔壁组练习AED贴片定位时,设备突然响起警报,新加坡侨眷黄伯在导师指导下成功完成除颤流程。
立体救援知识网
理论课上突发事件的疏散引导技巧引发热议。加拿大东莞同乡会副会长结合海外经历提问:"侨团活动遇踩踏如何处置?"林导师随即调整教案,用折叠椅模拟通道障碍,示范"臂挽臂"人墙构建法。工商联党支部成员现场组建微信群,实时分享《国际急救指南》电子手册。培训尾声的笔试环节,试卷里增设"跨国航班急救"情景题,全场正确率达92%。
持证队伍守护侨社
捧着墨绿色封皮的初级救护证,香港莞籍同乡会理事郑女士将证书与回乡证并排放进卡包。"下月乡亲联谊会,我们持证组将负责医疗保障。"她指着AED训练机上的电极片位置说。莞城街道工商联联络人已着手制定计划:年底前在三大侨企布设急救设备,这支新生的救援力量将持续壮大。
当训练模型被收入器械箱,市侨胞之家的电子屏亮起新通知——下期培训将增设多语种急救术语教学。这些散落在侨社里的持证者,正成为构建"4分钟救援圈"的关键节点。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