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河界碑的晨雾尚未散尽,广东医大"北极光"服务队已踏雪巡诊;喀什伽师县葡萄架下,维族孩子跟着"竹蜻蜓"队员朗诵《少年中国说》,普通话声撞响百年老院的铜铃。今夏,3700名身着白大褂的粤医学子组成198支队伍,足迹遍及44座城市290余乡镇——在贵州赫章县彝族火把节现场,"阡陌"队员举着牙齿模型高喊:"找出蛀虫赢糍粑!"将72.6%的龋患率转化为寓教于乐的橙光游戏;湖南汨罗养老院里,"携阳"团队指尖翻飞,耳穴压豆缓解着张阿姨三十年的偏头痛:"这豆子比止痛片管用!"
当四川普格县火把点燃夜空,"暖风中国"队员身披查尔瓦羊毛毡,与彝族阿妈共跳朵洛荷舞。"卡沙沙!"孩子们将烤土豆塞进队员行囊,野果的清甜混着达体舞的烟尘。五千公里外的图木舒克市医院,"丝路医行"研究生在连队义诊中记录下《南疆多发病手记》——翻至高血压篇章,维族大爷的脉案旁标注着"嗜咸奶茶"的饮食警示。而在九嶷山雾霭中,"回響"服务队的直笛声穿破晨雾,瑶乡留守儿童芳芳吹响《送别》,曾经低头绞衣角的孩子,此刻笛孔流淌着自信。
从洞庭湖畔的经络拍打操,到雪域边陲的双语药箱;从赫章县蛀牙检出率的骤降,到伽师社区牙刷的正确握法——这场跨越经纬的青春远征,终在火把节紧握的手掌、耳穴压豆的艾香、直笛颤动的共鸣中,完成了健康中国与民族团结的壮丽合奏。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