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黄屋村青年黄学泓在百年老宅改造的工作室里敲击键盘,窗外咖啡馆飘来手冲咖啡的香气。这个位于东坑镇中心的1.82平方公里村落,正演绎着城村融合的独特范式:东侧现代楼宇玻璃幕墙映照着西区青砖黛瓦,寒溪河碧波穿过廿会文化广场,村民在榕树下对弈。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黄屋村联袂丁屋、彭屋构建的"丁彭黄"文旅片区,通过水系治理激活了沉睡资源——打通27个池塘与寒溪河的连接后,曾年年水浸的洼地化作6.8公顷景观湖群,马腰岭山体公园的徒步道上晨练者络绎不绝。
活水润城破解千年困局
站在黄氏大宗祠前的亲水平台,村党委书记黄旭芬指向互联互通的水网:"过***水塘散发恶臭,暴雨时水深及腰。"2023年启动的片区水系综合治理,以地下涵管串联三村水体,同步建设智能排涝系统。改造后的沙井湖碧波荡漾,岸边"美丽庭院"竞赛中,村民自发用陶罐栽种三角梅,昔日杂物堆积的闲置地蜕变为12处口袋公园。环卫工老黄驾驶新型保洁船穿过拱桥:"现在村民连烟头都不忍心丢进湖里。"
古韵新生引凤还巢
在重建的黄氏大宗祠内,廿会非遗传承人正排练木偶戏。这座860年古村深挖祠堂文化,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植入百年书塾旧址。返乡青年黄学泓的创业轨迹印证着环境蝶变:"旧村污水横流时全家搬离,现在工作室月接8单乡村改造设计。"更显著的变革在产业端——镇属企业联合三村打造"有好味"主题街区,47间老宅改造成清吧、潮玩店,带动片区租金整体提升13%。中建一局施工队正在改造旧厂房,未来三层商业综合体将与创业街形成消费闭环。
文明深耕缔造善治样本
黄昏的榕树讲堂下,20名村民学习新版《文明公约》。电子屏滚动播放"星级文明户"黄叔的事迹:他带领志愿队开发垃圾分类小程序,使旧村湿垃圾减量40%。村务公开栏张贴着上半年账目:集体经营性纯收入2397万元,同比增长2.74%,文旅板块贡献率提升至18%。黄旭芬抚过村史馆的"全国文明村"奖牌:"塑胶模具等传统产业托底经济,潮流文旅开辟新赛道。"此刻寒溪河游船项目启动试运营,三村联合开发的夜经济地图上,灯光正串联起祠堂音乐会与湖心市集。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