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东莞市博物馆新馆建设现场迎来文化盛事——2025年度"5·18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在此启动。现场鉴宝、藏品捐赠、学术互动等多元活动交织,上演了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嘉年华。
鉴宝专区人气爆棚,近20位藏家携200余件"传家宝"与专家零距离互动。陶瓷、玉器、古籍等藏品在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专家何锋、谢海山的专业审视下揭开神秘面纱。东莞本土藏家张先生带来的清代黄凤祺书法对联经鉴定为真迹,成为当日最大亮点。"收藏如同拼图"专家金句频出,建议藏家通过"多看真品、夯实理论、触感积累、多维印证"四步法提升眼力。
捐赠仪式上,36位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热心人士获颁证书。今年前四月已接收937件捐赠藏品,涵盖广彩瓷、侨批文献等特色类别。广州市艺术品收藏家协会发挥行业引领作用,经专家把关后捐赠113件珍贵藏品。据透露,东莞博物馆新馆已启动全球征集"东莞记忆"计划,将持续至2026年开馆。
"每件捐赠都是文明传承的接力棒。"馆长李历松现场透露新馆建设进展:1.2万平方米的展陈空间将设置"岭南文明通史展"等六大常设展,运用AI数字人等科技手段活化文物。目前基本陈列大纲已完成国际专家论证,即将进入深化设计阶段。
活动现场还释放重要信号:东莞将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藏品征集模式,创新推出实物捐赠、数字藏品共享等多元渠道。市民可通过"东莞文博"微信公众号实时查询藏品征集目录,参与文化共建可享税收优惠政策。这场全民参与的文化盛宴,正为"双万之城"打造新的精神坐标。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