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东莞市桥头镇基层治理迎来里程碑时刻——福建商会桥头分会内,乡音调解工作室正式揭牌。该工作室创新构建"乡情纽带+法治保障"双轮驱动模式,通过方言调解、多元人才协同等举措,为基层矛盾化解开辟了特色路径。
特色团队亮相
首批5名乡音调解员获颁聘书,组建起"多语种+复合型"专业队伍。调解团队不仅涵盖闽粤客三大方言调解专家,更汇聚党员骨干、执业律师、妇女维权工作者等多元人才,实现"乡音传情"与"法律护航"深度融合。
制度体系护航
依托"1+19+N"大调解格局,配套出台《乡音调解工作室工作意见》,建立规范化调解流程。通过明确受理范围、调解程序和法律效力,确保纠纷化解既有乡情温度,更显法治力度。
政企协同发力
在政商共建座谈会上,福建商会洪会长透露已通过11部门联动机制化解纠纷145起。潮汕、梅州商会同步推进调解服务进企业,上蔡县流动党委创新提出"方言普法"工程,计划开发"乡音说法"微课堂提升群众法治意识。
桥头镇确立基层治理攻坚目标:构建"3商会+2流动党组织"调解示范网络,打造"专家智库+乡贤智囊"双轨支撑体系,形成可复制的基层治理"桥头样板"。年内重点培育典型案例库,推动"乡音调解"品牌向全市输出创新经验。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