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400年前的战国蜻蜓眼玻璃珠与月球土壤样本同台亮相,一场穿越时空的文明对话在松山湖望野博物馆震撼开启。作为全国首个将古代玻璃艺术与现代材料科学深度融合的展览,"光影岁月中的琉璃玻璃的世界"特展昨日揭幕,87件珍贵古玻璃文物与20项当代科研成果交相辉映。
步入博物馆三楼展厅,战国时期神秘瑰丽的蜻蜓眼玻璃珠、汉代玻璃壁等古器物,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展示的月壤玻璃研究成果形成强烈对比。展柜中,唐代磨花玻璃碗的工艺水准已与现代制品难分伯仲,宋代湖蓝琉璃手镯折射着千年前的审美意趣,而雍正朝单色玻璃的30种色谱更印证着古代匠人的智慧结晶。
"这些月壤玻璃样本的抗老化机理,正在改写人类对宇宙材料的认知。"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卫华在揭幕式上表示。展区内,从实验室走出的非晶态材料研究成果与古代玻璃器皿展开跨时空对话——嫦娥五号月壤玻璃的太空风化研究揭示着星际探索新方向,而显微镜、棱镜等现代科学仪器的玻璃元件,则延续着古代玻璃作为文明载体的使命。
据悉,该展由松山湖管委会联合多家科研文化机构精心打造,突破传统文物展陈模式,通过实物展品与数字技术结合,生动展现玻璃材料从商周时期"璆琳"美玉到现代航天科技的演变轨迹。5月24日科技活动周期间,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将同步推出《破界Glass》主题展,以互动装置呈现玻璃科学的前沿突破。
策展团队负责人透露,展览特别设置"古法复原"体验区,观众可亲手触摸3D打印复刻的战国玻璃器,并通过全息影像直观感受月壤玻璃的微观结构。这种"触摸历史、看见未来"的沉浸式设计,正是该展区别于同类展览的独特创新。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