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万江街道在龙湾广场启动"一栋一救"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项目,以硬核举措破解社区急救资源短缺难题。该项目通过两年攻坚,将在全街道培育万名急救志愿者,实现每栋居民楼配备1-2名持证救护员,构建"黄金四分钟"生命救援圈。
在老龄化加剧与突发事故频发的双重压力下,基层急救体系暴露出响应滞后、专业力量不足等短板。万江团工委联合多部门创新推出的"一栋一救"工程,采用"网格化急救单元"理念,将应急救护力量下沉至社区末梢。首批试点坝新社区已组建由党员、医护、居民构成的核心团队,同步推进急救物资布设与培训基地建设。
"我们正以每栋楼为作战单元,打造'移动急救站'。"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队长李晟昱透露,项目采取"理论+实操+考核"三位一体培训体系,确保志愿者具备心肺复苏、创伤包扎等核心技能。社区将建立急救物资智能存取系统,并推动物业企业将急救响应纳入服务标准。值得关注的是,该项目创新实施"急救楼长"责任制,通过志愿服务积分激励、急救技能竞赛等机制,激发居民参与热情。目前已有多个楼盘承诺开辟专用培训场地,首批认证志愿者将在汛期前完成特训。
莞讯网观点:万江"一栋一救"模式开创基层急救体系建设新范式,通过空间重构与资源重组,将专业医疗力量转化为社区治理效能,为超大城市应急管理提供可复制的东莞样本。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