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空经济方兴未艾的背景下,东莞大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正以“航空+文旅+教育+科创”多元融合的发展路径,逐步确立其在区域低空服务领域的引领地位。公司通过系统化布局“体验—学习—消费—培训”全链条服务体系,不仅为公众提供了近距离接触航空科技的平台,更以可复制、可推广的运营模式,推动地方低空经济实现从概念到产业落地的实质性跨越。当前,低空空域正逐步释放潜能,而大湾航空的实践正成为这一变革中的典型样本。
步入大湾航空飞行营地,空中三角翼飞机划出优美轨迹,热气球徐徐升腾,地面则配套设有航空主题文创区与飞行模拟器体验区,形成集视觉冲击与互动参与于一体的立体化航空场景。营地以飞行体育运动为核心切入点,融合通用航空服务、露营地运营、体育赛事组织与中小学研学教育四大功能模块,整合三角翼、热气球、滑翔伞等飞行体验项目,同步开展无人机驾照培训、青少年航模训练,并延伸至飞行模拟机体验、航空科普教育、主题餐饮及文创产品开发等多个维度,构建起多层次、全周期的服务生态。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营地并非仅提供单一飞行体验,而是致力于打造一个沉浸式、综合性的航空主题服务平台。截至目前,营地已累计接待体验者超过5万人次,组织航空科普活动200余场,有效拉近公众与航空科技的距离,使原本“高冷”的航空产业逐步融入大众生活,实现文化普及与消费转化的双重目标。
支撑这一服务体系的核心,是大湾航空构建的“研发-运营-育人”闭环发展模式。公司具备自主研发航空器模拟体验教育系统的能力,相关系统既服务于专业教学培训,也广泛应用于文旅场景的互动娱乐,形成兼具技术深度与市场广度的独特优势。在运营层面,企业整合设备研发制造、航空馆运营管理、模拟飞行赛事组织等六大业务板块,形成覆盖产业链上下游的综合解决方案。凭借成熟的运营机制与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公司已实现安全飞行累计超3000小时,培养无人机专业人才800余名,为行业输送了大量具备实操能力的技术骨干。这一“技术+运营+人才”三位一体的模式,不仅提升了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也为模式复制与区域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低空经济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大湾航空提出多项政策建议,呼吁政府加强顶层设计与资源整合。公司希望由政府部门牵头或指导举办更多低空经济主题展会与文旅融合活动,提升公众参与度与社会认知度;推动建立与中小学的常态化合作机制,将航空启蒙教育纳入研学实践课程体系;同时加快通用机场及配套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为低空飞行活动提供基础设施支撑,真正实现“空中有航线、地面有网络”。展望未来,大湾航空已制定明确的发展规划:未来三年内,计划累计完成3000名以上无人机飞手的系统化培训,并协助其实现就业转化;在本市范围内新增3至5个标准化飞行营地,确保各营地具备飞行体验、专业培训及营地间通航联动功能,初步形成覆盖广泛的服务网络;同时,规划建设一条长度不低于600米的通航机场,配套引入固定翼飞机飞行体验、专业驾驶培训及跳伞等高阶业务,进一步丰富服务内容,完善低空经济生态体系。
业内观察指出,大湾航空的探索路径,体现了低空经济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从单一应用向系统集成转型的趋势。其将制造基础、政策环境与市场需求有机融合的实践,不仅拓展了低空经济的应用边界,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范式。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与政策体系持续优化,低空经济或将迎来规模化发展的关键窗口期,而大湾航空的布局,正为其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赢得先机。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