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城中兴路:传承商贸演变的脉络

经济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5-04-28 14:17   热门评论
  在老莞城的骑楼建筑中,中兴路一直默默无闻,即使其保留了大部分原风貌的建筑,让人触及原汁原味的深度,不过并未走进大众的视野。或许大众迷醉于骑楼的精致,而往往忽略了中兴路的纯粹。中兴路透彻地展现了历史的变迁,传承了商贸演变的脉络,留给记忆不止是骑楼的感官之美,还有坚守骑楼商业的精神寄托。
 
  在老莞城,振华路、大西路的骑楼建筑名不虚传,顺势而建的骑楼,错落有致地分布。振华路与大西路连成旧城的主动脉,沿路的骑楼特色鲜明,风格优雅,经过之前统一修葺后,有所遮掩骑楼的岁月痕迹,但是依然为大众目光所追逐。中兴路不及振华路、大西路一带骑楼的精致与秀气,也缺少人为修葺的夺目色彩,但是它保留了建筑原貌,正是其独到的魅力之处。望去中兴路,远近骑楼颇有气势,也尽是沧桑。粗糙的外墙,残破的窗棂,杂乱的电线,中兴路并没有带来欣赏与诠释骑楼的平静,它呈现的却是宏大的、立体的、深邃的骑楼历史的横截面,给予人强烈的视野冲击。要读懂它的故事,需要静静地、慢慢地剖析。
 
  中兴路西北起大西路与和平路交汇处,东南至下关路,比邻珊洲河。中兴路原分三段,前段名中兴路,曾改名为反帝路,中段名威远路,后段为抄纸前街,1978年统称为中兴路。同为骑楼建筑,振华路、大西路是别致之美,趋向于自住型的建筑格局,设计精巧,风格细腻;中兴路则是大野之美,趋向于商贸型的建筑格局,局部的精致与整体的粗犷融为一体,饱含着气势与力量。
 
  与其说振华路、大西路一带是秀气骑楼的集中地,那么中兴路则是大气骑楼的集大成者。振华路、大西路一带的骑楼,居住与营商的功能相当,多数为建筑面积小、店铺门面窄。中兴路的骑楼显得非常大气,自成一家风格,无论是骑楼的建筑面积、层数,还是骑楼石柱、店铺门面等,均比振华路、大西路略胜一筹。中兴路的骑楼多是三层以上,个别高达六七层,无论是整体“高大上”的气势,还是细节中蕴含的精美,均是东莞骑楼建筑的重要代表。
 
  中兴路骑楼的另一独到之处,其店铺拥有振华路、大西路无法比拟的仓储空间。建立之初,中兴路定位为商贸交易集中地,店铺拥有几百平方甚至更大的仓储面积。中兴路如今集中了旧城密集最高的批发门店,囊括了日杂用品、粮油、药材、土特产等经营业态。这里不仅有很多老字号,而且可以寻觅到昔日商业繁荣的踪影。东莞市日杂公司莞城购销部、东莞市付食公司莞城分公司、东莞市日用鞋品公司莞城分公司、东莞粮油进出口公司永丰商场、东莞市城区医药公司中药经营部、东莞市水产养殖技术服务公司、东方商场营业部、莞城商业综合公司东美副食购销部、东莞县百货公司家具贸易部等店名一一浮现在眼前,这些门店或是在经营的,或是早已关闭的,或是仅剩下萧瑟的招牌,让人不禁唏嘘。
 
  中兴路是昔日商贸交易集中地,这是区别于旧城其他街道的重要特征。早期,中兴路骑楼多开设商铺、工厂、货栈等,有协益米机、大丰年米铺等米铺,有赖财源、财源昌等酱园铺,有杜祥记、祥发等山货海味店,还有幸福布铺、合利胜茶居、衍兴西药房等知名店铺。中兴路之所以成为商贸旺地,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是息息相关的。中兴路比邻河道,直通东江,这里曾是省渡头、码头。1949年后,中兴路开设有东莞港务所、客运站、搬运站等机构,吸引了糖酒公司、日杂公司、布店、生产资料公司、纺织品批发部、土产公司、副食公司等商业机构和商店纷纷进驻,成为当时最繁荣热闹的商业街道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兴路绝大部分商铺改作经营饮料、糖烟酒以及副食、厨具、杂货批发,并开设了仓库,繁荣景象依然。
 
  历经时代变迁,本是处于旧城优势位置的中兴路,日益受限于环境的影响,以及来自旧城改造的压力,其生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让人稍感欣慰的,这里的批发门店依然集中,虽然难以重现昔日的辉煌,但是中兴路与其执着的坚守者,依然走自己的路,即使前路显得迷惘。(记者 何建文)(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2013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
备案号: 粤ICP备13054447号
法律顾问:李小军律师 电话:133268659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