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贸区的神秘面纱终于被揭下。本月21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步挂牌,标志着我国自贸区建设正式迎来“2.0”时代。加上上海,我国由南到北4大自贸区“连点成线”。
毗邻港澳是广东自贸区的优势。广东自贸区总体方案提出,将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将自贸区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未来几年,广东自贸区的改革将渐成燎原之势。
开启粤港澳合作新时代
广东自贸区21日在广州南沙新区挂牌成立。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16.2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60平方公里(含广州南沙保税港区7.06平方公里),深圳前海蛇口片区28.2平方公里(含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3.71平方公里),珠海横琴新区片区28平方公里。
广东自贸区的定位此前备受外界关注,总体方案提出,广东自贸区的战略定位是,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
广东自贸区的总体方案提到,将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对港澳投资者的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等准入限制,重点在金融服务、交通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科技服务等领域取得突破。
从总体方案中不难看出,粤港澳合作成为广东自贸区的关键词之一。区域经济专家指出,广东自贸区的启航,将进一步扩大对港澳服务业的开放,这将开启粤港澳合作的新时代。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副会长吴永嘉表示,广东自贸区为港商提供了大量优惠的政策,帮助港商进一步拓展内地市场,将使很多香港的专业人才更便捷地开展业务,为港商创造新的出路。
东莞一位港商向
东莞日报记者指出,“港商相对来讲熟悉国际准则,不仅有全球视野,而且还有传统的特色和专业优势,将为自贸试验区营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作贡献。”
跨境人民币业务想象空间大
据了解,金融占广东省自贸区整体工作比例超过三分之一,14项任务中有5项属于金融领域。广东省金融办总经济师余昆明认为,由于我国外汇储备在整个金融资产中占比出奇的高,将来外汇储备的趋势将是还富于民,让老百姓自己对外投资,因此对投资管理和资产管理行业而言意味着巨大的空间。
广东自贸区揭牌后,迎来市场主体进驻的高潮,其中金融机构增长尤其迅速。东莞日报记者了解到,除了有大批银行、租赁等传统金融企业在监管处排队入场以外,还有不少创新型金融机构在自贸区内诞生。
虽然自贸区方案细则尚未出台,但根据总体方案,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将成为区内金融机构的主要特色,业内人士指出,区内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想象空间巨大,各方在等待实施细则出台后发力。
广东自贸区总体方案为粤港澳三地机构在自贸区内共同设立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自贸区内港澳企业的境外母公司可向境内资本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等等,打通了多条双向人民币融资渠道。业内人士表示,境外融资成本低于内地,随着自贸区实体经济逐步发展,企业的境外人民币贷款需求会增加,这将有助于拉动香港人民币业务发展。
虽然想象空间巨大,但在金融改革上也存在着众多挑战。余昆明指出,与港澳金融市场规则的挑战已经存在很多年,现在还没有解决得很好,通过自贸区可以把长期没有对接好的细化,细分对接起来。
延伸阅读
东莞可申报综合保税区进行改革探索
随着广东自贸区改革蓝图的展开,东莞在此轮改革中也必将深入参与其中,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认为,广东自贸区的落地,将成为东莞未来深入粤港澳合作,实现经济和贸易转型的一大契机。
林江认为,从理论上说,自贸区涉及三个层面:货物贸易的自由化、服务贸易的自由化、投资的便利化和自由化,东莞借助广东自贸区的地缘优势,如果能在这些方面作出一些探索,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大的机遇。
林江认为,东莞借力的重点方向应该是启动“负面清单”,东莞与广东自贸区中的两个新区相邻,在制定“负面清单”方面更有优势,东莞正致力于打造优越的营商环境,“负面清单”无疑就是一块试金石。
在没有经验可资借鉴的情况下,东莞需要靠自己进行对接自贸区的探索,林江认为,广东自贸区正式挂牌后,借此东风,东莞可以首先通过申报综合保税区的方式作一些探索,推进相关的改革。(来源:东莞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