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骄阳映照着塘厦第二初级中学的学术报告厅,60张特制工作站牌匾在主席台前闪着金属光泽。7月12日这场中小学高层次人才教科研能力提升项目启动仪式上,初中语文教师刘业生从镇领导手中接过"领军人才工作站"铭牌时,掌心微微沁汗:"这块牌子承载着草木生长的耐心,更呼唤着众行致远的担当。"作为东莞临深片区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塘厦镇正式启动教师队伍"强师兴教"五年计划,未来三年将投入专项资金培育10名领军、20名领航、30名领创型教师。
"我们要打通理论到实践的最后一公里。"塘厦镇教育管理中心负责人在方案解读中,着重勾勒出"双轮驱动"培养路径——左侧轮轴依托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等高校资源,通过专题研修提升学术素养;右侧轮轴则是60个实体工作站,聚焦人工智能教育融合、未来学校构建等12个前沿领域。桑志军院长代表校方接授合作牌匾时强调:"每位培养对象都要成为教学主张的勇敢实践者。"台下百余名骨干教师翻阅着培养手册,其中"每年2至4万元专项经费支持"的条款引发轻声讨论。
启动仪式未落帷幕,首期研训已在相邻会场同步铺开。在初中部三楼的智慧教室里,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正高级教师尹军成抛出"术道融合"的成长命题,一线教师们迅速记录下"课堂诊断五步法";走廊另端的未来教室中,江门市蓬江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周华章正带领学员拆解教育评价案例,投影幕布上的"增值评价模型"折射出塘厦教育改革的攻坚方向。
这场人才锻造工程背后,是塘厦教育生态的系统重构。今年上半年,90名教坛新秀在"种子教师研习营"破土萌芽;"大先生四季讲坛"先后迎来王崧舟、刘希娅等全国名师;更富突破性的是"公民办集成教研"机制,让民办学校的三万学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随着首批工作站将在九月启动课题攻关,塘厦教育发展基金会的专项账户已为这场教育革命备足燃料。当散场教师带着《教研论文写作指南》走过校园宣传栏,"品质教育示范区"的规划图在玻璃橱窗里反射出耀眼流光。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