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专家携"探月史诗"走进东莞一中 点燃学子星空梦

教育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5-07-03 09:56:53
 
  五百双年轻眼眸紧盯着全息投影中旋转的月球影像,中山大学王剑颖副教授指尖划过环形山三维图,将苏联"月球2号"撞击坑的坐标定位在东莞经纬度附近——这是7月发生在东莞市第一中学礼堂的科普现场。由市科协指导、东莞中山大学研究院主办的"心怀航天,种梦修远"校园科普行第九站,以沉浸式航天课堂在莘莘学子心间烙下星辰印记。作为该公益品牌的核心活动,本次《人类飞天梦的第一站:探月》主题讲座,通过历史脉络与科技突破的双重奏鸣,构筑起贯通千年的宇宙对话场。
 
  王剑颖副教授身着蓝色航天制服步入环形舞台,控制台升起阿波罗11号登月舱模型。"1959年苏联探测器首次硬着陆月球时,你们的爷爷奶奶正在田间劳作。"她在时空切换中开启人类探月简史,当全息影像切换到阿姆斯特朗的脚印特写,现场响起齐整的惊叹。重点拆解中国"绕落回"战略时,大屏实时调取嫦娥五号月壤封装视频,机械臂在真空环境中的精准操作引发阵阵掌声。当"鹊桥号"中继星工作原理动态演示时,后排学生集体前倾身体,前排学生笔记本上已画满轨道示意图。
 
  "今人指尖触摸的月壤,见证着三十八万公里外的中国精度。"王教授将李白咏月诗句投影在月球基地构想图上,用"玉兔号"在风暴洋区域发现的钛铁矿数据,佐证古人"月中有桂树"的想象科学依据。讲座高潮处,她启动穹顶星图模拟系统,让整个礼堂笼罩在银河旋臂下,引述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名言时,控制台同步升起国际空间站模型。散场后半小时,仍有二十余学生围着月壤模拟样本追问:"中国宇航员何时能站在月球回望地球的蓝色弧光?"
 
  东莞中山大学研究院院长在活动现场透露,"中大科普"品牌年内将完成20所中学巡讲,新开发的VR探月课程已接入东莞智慧教育云平台。市科协负责人指着学生设计的月球基地草图表示,这些创意方案将择优在东莞科学馆航天主题厅展示。而王教授离场前被学生包围的场面,恰如她引用的航天箴言写照——当年轻心灵挣脱重力束缚,整个民族的未来便拥有了更辽阔的坐标系。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