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二十架彩色纸飞机掠过报告厅穹顶,六岁男孩的画作《会飞的书》在空中打了个旋儿,轻轻落在退休教师陈雪珍的讲台上。这位执教三十年的老教师郑重抚平纸飞机,将画中长翅膀的绘本夹进笔记本——6月15日东莞图书馆的开班仪式上,2025年"城市阅读点灯人"培训计划的学员们,正以最童真的方式开启半年的书香修行。
儿童文学博士王林的课件翻到第三章,突然切换成东莞城中村阅读角的实拍视频:九岁女孩把绘本架在卖菜三轮车上,路灯下念着《夏洛的网》。"真正的阅读推广在水泥缝里生根。"他敲着投影幕布分析蜘蛛网意象,台下年轻社工飞速记录。课程系统显示,类似来自基层的案例占教学素材库的73%,最新增补的"菜场读书会"教案正在终审。
广东省"大阅读"发起人曹阳明抛出"1+N"课程表时,幼儿园老师林敏的手机镜头对准思维导图。"把数学题藏进绘本页码!"她指着《壶中的故事》页面里跳动的分数精灵。当理论课切换为情景模拟,十二组学员用身体搭成"活体图书馆",用肢体语言演绎《野兽国》的情绪转折,监控镜头记录下37次会心大笑。
声音训练室的吸音墙前,电台主持人杨希的手掌在学员后背游走:"感受横膈膜震动,让故事乘着气流飘进孩子耳朵。"旁听的宝妈王楠尝试用气泡音讲《月亮的味道》,声波监测仪显示低频区振幅提升40%。隔壁创作工坊里,桂冠童书奖得主大吴撕开绘本《隧道》的立体页:"看这折痕角度,转折处藏着姐弟和解的密码。"
这些专业训练正催生奇妙的化学反应。社工李明的实践日志写着:上周在社区篮球场用"跳绳计数法"讲数学绘本,二十个顽童全程跟读;退休教师陈雪珍的"移动故事车"已收集四百张儿童画作,车斗里《会飞的书》被塑封成首张书签。
项目档案室的光盘架按年份排列。自2016年启动至今的培训实录里,1073名持证志愿者遍布东莞33个镇街。图书管理员点开实时分布图:长安镇务工子弟学校的夜读灯、清溪镇荔枝林的露天故事会、滨海湾工地临时书房的暖光,构成一幅星火燎原的阅读版图。
当结业证书设计稿投影在幕布,金线勾勒的纸飞机与书灯图案交相辉映。那些在吸音墙震荡的童声音频、移动故事车里的涂鸦绘本、声音监测仪跳动的数据流,正汇聚成岭南大地最温润的星芒。(培训动态关注:东莞图书馆官网)
深夜的图书馆走廊,陈雪珍推着故事车走向还书箱。车头挂着的《会飞的书》随风轻摆,纸页翅膀在月光下微微颤动。而在三十公里外的城中村阅读角,九岁女孩将新借的《夏洛的网》垫在菜筐下——封面的蜘蛛网正与夜空银河遥相辉映。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