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典红毯尽头,十岁的张宇航紧攥机器人竞赛证书,胸前“优秀学员”绶带被顶灯映得金灿。当塘厦镇领导将奖状递到他微颤的手中时,后台传来航模起飞的嗡鸣——二十九架亲手组装的无人机掠过会场穹顶,洒下蓝白校徽色的纸鹤。6月29日这场五周岁生日宴,让塘厦镇青少年活动中心的32000人次培养记录,在科技翼翅与艺术流光中具象绽放。
穿过机器人展示区的声浪,语言艺术班的孩子们正在角落排练。绕口令《塘厦新韵》的脆响与隔壁武术队的呼喝交织,而三楼书法室墨香里,“融深先行”四个篆体字渐显锋芒。课程表显示,这样的场景每日持续14小时,六大类课程在42间功能室流转。教务主任的考勤系统记录着惊人数据:单日最高接待量突破300人,钢琴房的琴键平均每天被敲击万次。
公益长廊的电子屏正回放普法短剧《模拟法庭》。视频里穿法袍的少女,此刻作为优秀志愿者在台上接过证书——她参与编写的未成年人保护手册,已通过25个社区发放上万册。中心负责人抚过墙上的服务数据柱状图:“去年197场公益活动,每场都是德育微课堂。”
荣誉陈列室的玻璃柜中,广东省青少年宫理事单位牌匾旁,躺着全国无人机大赛的冠军奖杯。科技教师陈立翻开泛黄的训练日志:去年备赛时摔坏的第七架原型机残片,如今嵌在亚克力板里成为教具。更珍贵的展品是剪纸班的《百骏图》——这幅由20名学员接力完成的作品,在市级赛事夺冠后,被深圳美术馆永久收藏。
颁奖典礼后台,优秀教师李薇的旗袍盘扣上别着微型麦克风。这位曾带出艺术考级百分百通过率的声乐导师,正轻声叮嘱学员:“待会合唱时看第三排灯架,那里有我们的光。”她身后,207张国家级赛事奖状在射灯下连成金色瀑布。
当生日的电子蜡烛在舞台亮起,中心创始人按下五年成果的启动键。那些在琴键上磨平的纹路、航模翼梢沾着的晨露、模拟法庭的法槌刻痕,正凝成校外教育的塘厦样本。
暮色中的操场,最后一批无人机缓缓降落。张宇航的冠军机器人被移入展柜,与剪纸《百骏图》并列陈列。月光穿过窗棂,柜中奖杯折射出的光斑恰好映在墙面的湾区地图上——那里标注着新学年“深莞青少年创客联盟”的航程线。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