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微熹,万江二中校门前的凤凰木下,教育管理中心主任苏伟民俯身与考生陈明宇击掌,少年腕间的"金榜题名"红绳轻颤。6月30日清晨,万江街道三处中考考点同时开启护航模式——第二中学、第三中学及翰林实验学校迎来2400余名初二初三考生。校门通道两侧,身着绛红衫的教师方阵高举"笔锋所指 所向披靡"手举牌,物理科组长李振华特意在西装内搭了红色T恤:"这届孩子网课时间长,更要给他们打足精气神!"
红衣应援驱散焦虑
翰林实验学校送考区上演温情一幕:初三(5)班班主任张琳发现考生王媛不停揉搓衣角,立即上前拥抱。"去年我带的班长考前吐了三次,最后考进莞中!"她轻拍学生后背的低语,引得周围家长会心一笑。更具仪式感的是各校定制的"闯关通道":万江三中用蓝绸铺就十米"青云路",校长与考生每击掌一次,后勤组便摇响铜铃;二中则在入场处架设"得胜门",家委将新鲜采摘的荔枝分装入"果力全开"福袋。
静音模式全面启动
开考铃声响起时,街道综治办主任正带队巡查校园周边。在万江大道辅路,交警临时封闭了途经考场的重型车道,环卫工老黄关掉清扫车音乐改用竹帚作业。更周密的保障藏在细节里:三中考点预备室内,两台应急电源车已待命48小时;校医室新增三台电子血压计,心理教师陈敏的急救箱里特别添置了清凉鼻吸。"我们排查了27处潜在噪音源。"护考队员指着台账说,连临街商铺的冰柜压缩机都做了降噪处理。
当首场地理考试的收卷铃回荡,万江二中食堂飘出冬瓜薏米汤的香气。后勤组长陈师傅掀开汤桶查看火候,他的围裙上别着儿子去年中考的纪念徽章——这场延续三天的守护,既是城市对学子的承诺,也是代代相传的温情接力。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