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试教育高压与青少年心理问题频发的当下,东莞市南城阳光第十小学以一场为期一个月的“抗逆成长路,阳光伴你行”系列活动,撕开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温吞面纱。该校联合教师发展中心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社工团队,将心理学理论淬炼成四把“手术刀”——“甩掉学业压力包袱”“小黑点大冒险”“雨过天晴现彩虹”“迷雾森林大冒险之寻友奇旅”,直指学生心理韧性培养的痛点。舞蹈室内,社工庾淑娴以身体律动为媒介,将学业压力具象化为可抛掷的“包袱”;陈建仪设计的“小黑点”挑战,则用隐喻式互动剖开自我认知的盲区,迫使学生在极限情境中直面潜能。
这场心理韧性锻造实验的深层野心,在于颠覆“挫折教育=苦难灌输”的陈旧逻辑。唐乙仪主持的“彩虹工作坊”以认知重构为核心,要求学生用语言解构失败经历,其本质是对“积极心理学本土化”的一次暴力测试。而尹嘉琪打造的“迷雾森林”情景剧,更将社交冲突浓缩为高密度演练场,通过角色置换强行打破学生的人际舒适区。校方毫不掩饰其激进立场——当多数学校仍用讲座和问卷应付心理教育时,他们已将社工的专业干预转化为可量化的行为训练,用“体验即治疗”的硬核逻辑,在素质教育的软肋上扎下一根钢钉。
南城阳光十小的这次实践,实则是向教育系统抛出一枚深水炸弹。该校德育主任透露,后续将把抗逆力培养纳入校本课程体系,并建立动态追踪机制。这种将短期干预转化为终身发展基石的企图,暴露出其更大的野心——不仅要修补心理安全的“防护网”,更要锻造能击碎成长壁垒的“破壁器”。当社会还在争论“心理教育该温柔还是严厉”时,这所小学用混合着游戏、创伤暴露和认知强化的实验证明:真正的抗逆力培养,从来不是温室育苗,而是把学生推向风暴眼的同时,教会他们制造自己的救生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