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清晨,水乡河西数字产业区的塔吊臂划过薄雾。当晨光穿透莞台高新产业园首开区玻璃幕墙,施工铭牌上的"2024年6月开工"字样泛起金光——这座全国首个台资定制式产业园迎来周岁礼。在首栋封顶厂房的钢梁上,台商林永雄触摸着精密焊缝:"从签约到设备进驻仅183天,比台湾建厂快两倍!"
加速度贯穿项目全周期:2023年9月《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获批后,水乡管委会与台商协会半年敲定选址;2024年3月签约落地,3天内获批市重大项目,33天完成土地摘牌;贰号园区更创下单日签约8家台企的纪录。此刻施工现场的电子屏刷新:首开区23.6万㎡厂房100%完成招商预购,14.98亿投资正转化为数控机床的轰鸣。
在贰号园区定制车间,层高7.9米的穹顶下,工程师正调试承重2吨/㎡的地坪。"这是为汽车零部件冲压线特制的,"台资企业协理张文昌指着液压柱基础,"传统厂房改造需半年,这里直接按设备参数浇筑。"这种"厂房定制+招商前置"模式,让20家台企在动工前就锁定专属空间:半导体车间配备千级洁净系统,跨境电商仓预装智能分拣线。
更精妙的协同在产业链布局。首开区数控装备厂与隔壁电子厂共享检测中心,激光切割机的金属碎屑直接成为3D打印原料。"上下游直线距离不超300米,"台商协会会长陈宏钦抚过产业地图,"这种'园中园'设计使物流成本直降40%。"当创新案例入选东莞改革样本库时,评审组特别标注:此为破解"重招商轻服务"的破局之策。
吉隆坡招商路演现场,马来西亚制造商哈桑捏着承重测试报告惊叹:"0.65吨的精密机床基座竟能嵌入标准厂房!"此次东南亚之行促成两项重磅合作:与泰国MINNOTEC共建模具研发中心,同马国工会建立人才输送通道。产业园国际部总监的手机不断弹出邮件——某日企要求定制带恒湿系统的生物实验室。
在园区海峡青创基地,台湾青年陈彦宇的团队正调试汽车传感器。"东莞供应链响应速度超台北三倍,"他展示着刚对接的本地芯片商名录。随着跨境电商服务中心启动,首批台商日用品已发往哈萨克斯坦。这种"制造+创新"双轮驱动,正让传统代工基地蜕变为大湾区智造枢纽。
站在贰号园区观测台俯瞰,塔吊群如钢铁森林般生长。这片土地上,"定制开发"绝非简单口号——半导体车间的防微振地基精确至0.1微米振幅,跨境电商仓的物流机器人可承重800公斤。当台心医院的救护车与新落成的台商子弟学校隔河相望,"产城人"融合的莞台新版图已然显现。这场持续365天的"东莞速度"实践,正重塑两岸经济融合的时空坐标。当数控机床的冷却液泛起涟漪,台商"第五张名片"的光泽已照亮东南亚商界案头。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