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湖中心小学“全人课程”引关注

教育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6-05-09 09:01:15
  松湖中心小学“全人课程”引关注
 
  近年来,全国掀起课程改革热潮,各学校均在摸索中前行。近日,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小学的“全人课程”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关注,《中国教师》更是对此进行了大篇幅专题报道。
 
  “全人”,顾名思义,即为完整的人,全面发展的人。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小学校长刘建平表示,该校“全人课程”是在呵护自然生命、扩展社会生命、提升精神生命,进而培养“完整的人”这一哲学思考上立意的。
 
  十余年来,该校始终专注于为学生打造适合其发展的“全人课程”,使其从东莞数百所小学中脱颖而出,并在广东,乃至全国,受到广泛赞誉,擦亮了“松山湖中心小学”这张名片。近两年来,该校更是“门庭若市”,全国各地的校领导和老师纷纷前来取经。
 
  追问1.为什么学校十年专注一件事?校长刘建平:办学思想要靠课程落实
 
  松山湖中心小学校长刘建平是首届全国小学十佳卓越校长,也是东莞市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2006年,这位“北师”南下,在东莞开启了他的“外来校长”办学路。
 
  “热播电视节目《最强大脑》中国队完胜意大利队那场PK,中国队选手误以为自己失利,哭得瘫倒在座位上站不起来,意大利队选手却从容淡定地享受着比赛。”刘建平谈起最近一期热播的电视节目让他印象深刻,一场竞技比出了两国孩子在竞技心理、自控能力、自信心等方面的差距,也唤起了中国教育界的普遍反思。“节目告诉我们,教育呼唤生命关怀,教育要回归生活融入生命。”刘建平感叹道。
 
  追问生命意蕴的教育,从松山湖中心小学建校的第一天,有一群人就在探索着这件事,思考如何使学生富有幸福感,如何全面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将学校、教师、学生所构成的校园“生态圈”打造成诗意栖息地。
 
  “我总觉得,办学思想重在落实。那办学思想靠什么来落实呢?”刘建平认为,靠课程!因为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为此,从2006年至今,松山湖中心小学开启了十年课程之旅,一直在探索把“人”写进教育的核心,其价值取向定义为“教育从生活开始,与生命同行”,既不为参赛、也不为演出、更不为盈利,而是将关注点聚焦在学生和教师的成长状态上来。
 
  该校围绕“全人课程”,实施多个“五年规划”。第一个五年里,学校构建起了以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体验型课程为核心的三位一体“全人课程”结构;第二个五年里,学校确立教师生态发展作为新的工作抓手,在生命教育理念和多项发展策略的指导下,培养教师胜任并升华“全人课程”的能力。第三个五年里,学校通过变革教学方式,在“全人课程”的引领下,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业内人士参观该校以后给予如此高度评价:好教育是从生命孕育出来的。松山湖中心小学让人做学校的主人,让人做课程的灵魂,让人做成长的觉者。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展现了“人”的站立,这些“人”静静地流淌着故事,流淌着情怀,流淌着诗意……
 
  追问2.为什么全校吹响葫芦丝练起书法?专家陈岸涛:教师生态决定课程发展
 
  于洪民是松山湖中心小学的一名音乐老师,热爱吹葫芦丝。最初,在学校里培养了一群吹葫芦丝“小能手”。2011年,几经商量,于洪民把葫芦丝引入了音乐课,并得到学校里多位老师积极响应,让这门乐器的演奏从小众走向了普及。
 
  为了施行全校范围的葫芦丝教学,该校组建了一支自愿报名参加的教师团队,并特地聘请了专业的教授进行指导培训。老师纷纷加入吹葫一族,师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此外,该校音乐科组还专门制定了学生音乐素养培养计划。这一系列举措使得葫芦丝成为了该校音乐课改的代表作。
 
  几年下来,全校各年级的学生,从葫芦丝入门、吹奏到表演,绝大多数都达到了很专业的水平。许多前来参观交流的他校老师均对此惊叹不已,“你们二、三年级学生的音乐素养,我们五、六年级都达不到!”、“简直难以想象这是一个普通班的一堂音乐课啊,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特长班的!”……
 
  这也就是于洪民的音乐“1+X”教学模式。葫芦丝是“1”,贯穿且融入到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有了这个“1”,学生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了更好发展;而其他的音乐素养教学则为“X”。近日,该校音乐课的“1”又有了新的拓展:在五六年级,“1”是长笛、葫芦丝、非洲鼓,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门学习。除了音乐以外,该校美术、体育等课程,也确立了“1+X”的教学模式。美术“1+X”教学,纸艺是“1”;体育“1+X”教学上,毽球、跳绳是“1”……
 
  数学教师邱卫春写得一手好字,也因在学校里推行一手硬笔好字,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以前只是个教书匠,在松山湖中心小学以后,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很满足”。为了保证老师教好书法,学校特地聘请写字教育专家对老师们进行指导,组织研修。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既能延伸兴趣爱好,还能把自己的特长交给学生。正如“吹葫一族”,老师都是爱好者,自主自愿参与培训和教学活动。邱卫春说,“最让我欣慰的是,每年期末考试,每一份试卷都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在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陈岸涛看来,从学校领导至一线教师,都对课程理念理解得都非常透彻。在课改中,教师都有自己的代表作。而这根本原因在于,教师生态决定了学校课程的发展。
 
  追问3.为什么“三无”教师竟吸粉无数?教师阳巧玲:“一专多能”让学生爱上我
 
  松山湖中心小学的语文教师阳巧玲自嘲称,“我就是名‘三无’教师——无参赛获奖、无荣誉称号、无行政职务。”但她却很快乐,因为“我越来越受学生喜爱”。这其中的奥秘在于她一专多能,是个十八般武艺样样行的“多面手”。
 
  作为语文教师,因为喜欢玩“穿越”,阳巧玲的一节语文课里包罗万象。比如,教学五年级的语文课,可能会“穿越”到初中教材去,也可能“穿越”到二年级教材内容去;她还在不同学科间“穿越”,比如教学《爬山虎的脚》,就让学生看爬山虎、画爬山虎,从语文“穿越”到科学课、美术课;有时,还会在课堂里讲起社会上最热门的话题,如人机大战、P2P金融等,让学生们耳目一新,既“吸睛”,又能树立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博学形象;为了鼓励学生练好书法,请专家给每个学生设计名字签名,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阳巧玲 “吸粉”秘诀还在于广泛的兴趣爱好。松山湖中心小学实施课程改革后,全面实施俱乐部策略、招投标策略、自驾游策略、领头雁策略、脚手架策略五大重要策略。阳巧玲积极参加毽球俱乐部、一手硬笔好字磨课俱乐部、葫芦丝研修班、纸艺研修班、非洲鼓研修班等,从单一型的语文教师“进化”为能吹、会跳、善写的复合型教师,集十八般武艺于一身。
 
  阳巧玲回忆起,此前某次学校教学开放日活动中,她在课堂上吹奏了一首曲子,当时全场寂静,来听课的所有老师都睁大眼睛盯着她,一个语文老师怎么能把葫芦丝吹得如此出神入化?“平时和学生玩耍,比赛踢毽球、跳大绳,她只是小露身手,学生就对她崇拜得五体投地。”
 
  追问4.怯懦学生为何变得自信开朗?学生石头:玩儿得多了,成绩反而变好了
 
  最近,松山湖中心小学的四年级学生石头参加该校科学实验电视挑战赛“挑战不可能”,并获得了水上行走挑战赛的冠军。此前,他还参加全国车辆模型比赛,获得1/16遥控电动平跑车竞速赛季军;参加厦门车辆模型公开赛获得电动迷你车竞速赛冠军。笔者见到石头,很难想象,他原来是个非常害羞的男生。
 
  据闻石头是前年转学到松山湖中心小学就读的,据他要好的同学兼队友雨点回忆,刚转学时,石头不太敢和同学交往,“说话的时候都不敢看着我,学习成绩也不是特别好”。然而,到新学校后,在雨点的带领之下,石头参加各种演讲、玩遥控车,变得越来越活跃和自信,语文、数学、英语成绩也名列前茅,被同学们称为“小学霸”。“这场比赛是我和他一起参加的,他设计比赛方案,指挥现场比赛,我负责器材准备。”雨点说道。
 
  “以前只有三门课程,来到这里,我学到了很多,像是毽球、跳绳、写字、播音、葫芦丝,还能专门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了。”石头说,“在新学校,好像玩的时间变多了,成绩反而变好了。”
 
  跟石头一样,与笔者聊天的过程当中,雨点无不透露着对学校的喜爱。“有孩子不愿意去学校里,相反,我们的学生都喜欢学校,放学了舍不得离开。”该校相关负责人说。
 
  石头的父亲石建军也感叹,松山湖中心小学真正关心孩子每一个方面的发展,关注的是人,不是分数,也不是奖章。“这所学校很有情怀,孩子在这里很幸福。”
  ■手记
 
  “慧教育”的先行者
 
  明砖亮瓦,古老的荔林,年轻的笑魇,交相辉映。这座松湖烟雨里的小学,在明媚的春光里,更显明媚。笔者走在校园,随处可见,学生活泼乐观,笑逐颜开,热情招呼老师,毫不显得生涩怯懦;教师温润如玉,问候学生如春风般拂面。教学楼下,时有学生各类精美大作展出,让人赞叹连连;教学楼里,常常会有一堂课围满了“观众”的大场面,这些都是全国各地前来交流学习的同行,学生似乎已经司空见惯……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郭元祥来到松山湖中心小学参观后说,“课程改革十多年来,我考察过数百所中小学,像松山湖中心小学这样基于课程的‘跑道’,建设学校文化、建构课程、创新课程制度、深化学校变革的学校真的太少了。”脱胎于百年名校东莞中学的松山湖中心小学,正以这样的状态“恣意生长”着,散发着幸福和快乐。而校园的这份美丽、这份魅力、这份魔力,也许正是来自全校自上而下的对“人”的尊重。
 
  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王健表示,东莞教育正在向东莞“慧教育”发展,松山湖中心小学就是东莞“慧教育”的先行者、排头兵。
 
  “全人课程”所解决的5大难题
 
  第一大难题:解决了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不可操作性问题;
 
  第二大难题:解决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班队活动的实效性问题。
 
  第三大难题:解决了体育、音乐、美术学科教学“博学无术”问题。
 
  第四大难题:解决了教师唯分数论问题。
 
  第五大难题:解决了教师创生课程的思想方法问题。(来源:南方网 )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