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多元化探索幼儿混龄教育

教育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6-01-12 08:44:20
  1月5日,东莞一家新开的幼儿园宣布全面启用“混龄”模式来组织教学。对东莞的许多家长来说,混龄教育还是个全新的概念。但事实上,把不同年龄的孩子放在一起教学,这种方式在东莞已经并非新鲜事物了。“混龄”的概念和模式,在东莞悄然生根发芽甚至可以追溯到十几年前。
 
  A.演示 “混龄”活动课,大小孩子共同完成“任务”
 
  这是一节以“快乐的新年”为主题的活动课,老师把孩子们组织起来,围坐在一起。一开始,老师给了孩子们充足的时间,要他们提出关于新年的问题。“新年为什么要吃年夜饭”、“新年为什么放鞭炮”、“新年可以吃糖吗”、“新年可以跳舞吗”……孩子们的问题五花八门,短短几分钟内,孩子们就提出了几十个问题。
 
  随后,老师安排孩子们以“家庭”为单位,一起制作一家人的新年主题海报,并把他们刚才问的问题打印出来贴在海报上,并画图辅助表达。在海报制作过程中,每个小家庭里,大点的孩子协助小点的孩子,小点的孩子向大点的孩子寻求帮助,大家一起完成作品。
 
  上面所描述的情景,正是东莞某幼儿园在混龄教育模式指导下开展的一节日常课程。该幼儿园把不同年龄的孩子混在一个班里,根据孩子年龄安排每三个孩子组建一个“家庭”,“家”里有老大、老二、老三,孩子们以兄弟姐妹相称,一起学习、游戏、生活。
 
  该幼儿园老师介绍,整节课的流程非常顺利,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整节活动课,老三愿意举手提出1-3个问题,老二能主动提出3-5个问题,老大能清楚地表达4-7个问题,老大带着小“家庭”一起成功制作海报。看似很简单的上课过程,参与其中的老大能够学到领导、组织协调、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老二学会了主动思考问题,老三也从老大和老二身上受到启发和感染,能够勇敢提出问题。
 
  B.现状 有“舶来品”也有“本土派”,“莞式混龄”形式多样
 
  “莞式混龄”主要在幼儿教育阶段实施,有的是通过引进其他地方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有意而为之的“舶来品”;有的则是因为条件限制,结合幼儿培养和自身特色,探索并成长起来的“本土派”。据悉,东莞的“混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以“混龄班-同龄组”为代表的形式,分层次分内容的“混”,这种形式大多在社会活动类课程“混龄”施教;另一种,则是上文提及的“家庭混龄”模式。
 
  1、早教机构自然“混龄”
 
  东莞某些社区幼托机构因所招收的学生人数和教育机构本身的规模有限,无法根据年龄来为孩子编班,于是就将所有孩子放在一个班里玩耍。东莞万江某小区的幼托机构就是如此,据该机构的老师陈小姐介绍,该机构主要是服务所在小区,学生人数毕竟有限,也就只开设了两个班级,孩子来了就放在班里教,没办法严格按照年龄来分班。平时孩子一起玩耍,在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时,比如说数学或阅读,老师会把年龄大点的孩子单独挑出来,进行小班授课。
 
  对于早教机构或幼托机构的“混龄”,东莞的家长们似乎并不特别在意。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幼儿家长,他们纷纷表示,早教或者幼托,平时好像大家都没太注意他们是否“混龄”。有家长说,就算“混龄”,孩子的年龄差距也不会特别大,而且往往机构学生人数有限,要求按年龄来分班也不现实,“只要不是太夸张,对于早教机构这种做法可以接受。”
 
  2、“混龄班-同龄组”模式
 
  东莞多家探索蒙氏教育的幼儿园在启用“混龄”模式时,便是采取类似这种的方式,分阶段、分内容,实行有选择性的“混龄”。据悉,在东莞,东城、南城、塘厦、虎门等镇街都能找到这样的幼儿园。
 
  严格按照“混龄班-同龄组”的模式来操作的是一家叫做“虎门地标”的幼儿园。自2009年建园起,该幼儿园便启用了这种教学模式。而对于这种模式的探索,则要追溯到十多年前。在混龄班,该幼儿园把学生按年龄分为三组,日常的班级活动和生活,所有孩子都在一起玩乐。遇到讲授体育课或知识等,对孩子的认知能力和体能等有要求时,就按小组分开教学。
 
  据该园分管行政的园长许女士介绍,未办地标幼儿园前,团队做早教机构时就在研究并尝试着实施混龄教育。许女士机缘巧合地发现台湾学前教育阶段采用混龄教育模式办得有声有色,很受启发,便将台湾这种模式嫁接到东莞来。该园分管教学的园长徐女士表示,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心理成熟度跟年龄的关系很大,不同龄的孩子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也不一样。“混龄班-同龄组”实质上更贴近实际需求。徐女士说,分阶段分内容的混龄教育,这种方式家长也更容易接受。
 
  3、“微家庭”模式
 
  近日,东莞一幼儿园宣布全面启用混龄教育,而其所采用的模式正是“微家庭”的模式,目前也是东莞唯一采用这种模式教学的幼儿园。该幼儿园把不同年龄的孩子混在一个班里,根据孩子年龄安排每三个孩子组建一个“家庭”,家里有老大、老二、老三,孩子们以兄弟姐妹相称,一起学习、游戏、生活。只有少量的知识培训课程,目前会把同龄孩子放在一起教学。
 
  上海市民办教育研究会理事徐刚从事这种教学模式的研究已经长达数十年了。其所管理的幼儿园实施这种教育模式也已长达十年之久。开设之初,这家幼儿园的混龄班遭到家长的坚决反对,有家长甚至要求幼儿园每月到小区召开情况说明会。一学期后,孩子发生了明显的成长变化,家长的态度也随之有了转变。如今,这家幼儿园的混龄班成了家长最为追捧的班级,希望将孩子送进混龄班的家长,不得不提前半年以上预约,有的家长为了上混龄班还在幼儿园附近买学区房,甚至租房子。
 
  徐刚说,“微家庭”的模式,打破了传统家庭培养模式,在无形中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份难得的“手足”情感慰藉,也可以有效地解决独生子女面临的各种生活和社交问题。同时,这也能让孩子逐渐忘掉在家里以自我为中心的特殊地位,改掉“小公主”或“小皇帝”的毛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情商,让他们能够更加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
 
  东莞金幼教育集团董事长温锦群说,该幼儿园希望借助这家幼儿园的资源,复制幼儿园的成功经验,为东莞的幼教注入些新鲜的血液。
 
  C.难点 考验掌控力,混龄教育需要优秀师资
 
  “对于混龄教育来说,最难的地方就是对老师的要求很高。”温锦群说,混龄教育要求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更要懂得如何“因材施教”,需要很高的专业素质。
 
  徐刚指出,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一节课只需要针对一个班的同龄孩子进行备课,相对简单。混龄班的老师要面对多个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工作复杂性更大。由于混龄班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主张他们自由发展,教什么、怎么教,如何开展班级细致化管理,都是相当大的挑战。
 
  在混龄班,老师备一节课,要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在教学材料的准备上也要有递进性,照顾三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实际需求。上课期间,老师更多的是扮演观察者、协助者、引导者的角色,既要设计并明确好每个角色的孩子的定位,还要引导孩子按照角色规范自己的言行,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改变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更有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的老师来担当。
 
  据温锦群介绍,金色未来翡丽山幼儿园实则是在去年3月开始招生办园的。但因并不知道是否运营成功,时至近日才对外宣布。前期,该幼儿园派出老师到上海跟岗学习长达了好几年。学成归来,其目前负责幼儿园的混龄教学管理。与此同时,该幼儿园的全体老师们经过了严格和系统的培训。幼儿园甚至要求每位老师的案头都要放置幼儿心理学、学前纲要等专业书籍,要把各年龄段孩子的成长特点熟记于心。
 
  该园园长熊氏琴说,混龄教育更考验教师的掌控力。目前招来的老师都是非常有经验的幼师,但同样还得经过反复的培训,定期开课训练他们。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教老师们如何观察孩子的行为、尊重孩子的规律等。此外,上海那边还会定期派出有经验的指导老师,每月至少2次,定期来莞培训幼儿园的老师。
 
  徐女士也提到,混龄教育现阶段在大陆仍然还是以研究为主,相对来说可参考借鉴的实践经验较少,没有方向指引,而这种教育模式对老师的要求更高。目前,其所在的幼儿园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放在了重要位置,除了组织内部培训外,同样是采取向外援“取经”的方式。据悉,该幼儿园与台湾在此领域的资深专家保持密切联系,经常邀请对方过来“把脉问诊”、“传经送道”,园方则组织老师们参与交流学习。
 
  D.痛点 成本过高,“混龄班”其实是“贵族班”
 
  “选择这种教学模式,确实冒着风险。”温锦群表示,“微家庭”模式的“混龄”教育东莞还没有先例,家长对“混龄”的接受和认知还需要一个过程。就现阶段而言,混龄教育在东莞家长心目中的认知度并不高。
 
  另一方面,让温锦群直呼“亏本”的是,混龄教育对幼儿园的软硬件要求都更高了,投资成本更大。温锦群说,“混龄”教育需要幼儿园在硬件设施上保证有更多的活动功能室。为此,幼儿园特意从最初18个班的规模压缩成12个班,并且每班缩减孩子人数,增加各类活动设施,以此满足混龄教育所需的硬件配套。
 
  此外,混龄教育对老师的要求高了,薪资待遇自然也会区别对待。据温锦群介绍,目前该幼儿园老师的薪酬相较东莞同等水平的民办幼儿园老师待遇要高出30%左右,相较该集团的其他几个幼儿园也要高出10%左右。同时,在每个班级学生人数和教师配置方面,相较传统的幼儿园,也有变化。在混龄班,老师数量配比更高,学生人数更少。目前,该幼儿园共有102名学生,20名老师,这还不包括保育员在内。而同在做混龄教育的虎门地标幼儿园,每个班级学生人数控制在25名左右,配置的是3名专业老师和0.5个保育员。
 
  成本居高不下,学费自然也是水涨船高。位于南城的金色未来翡丽山幼儿园目前每个孩子每个月的保教费优惠后仍要3000元,这里面不包括伙食和校车费用,在东莞市幼儿园收费中属于上层水平。温锦群表示,由于软硬件投入很大,幼儿园这个收费标准与支出仍无法持平,未来收费将会逐步上调。在虎门的地标幼儿园每个月的保教费目前则是1800元。记者走访发现,实施混龄教育的幼儿园,相较其他同类型幼儿园,收费确实更高。
 
  有业内人士分析道,就东莞的具体情况而言,混龄教育的社会需求不强,社会对于混龄教育的了解也比较少。国内成功经验较少,多数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师资团队又很难找,这些都是推广普及混龄教育的大障碍。此外,高标准的硬件配置,高昂的保育费,对于多数家庭来说,混龄班仍然是“贵族班”。
 
  ■众说“混龄”教育
 
  近年来,混龄教育在我国教育界多少有些名气,各城市“吃螃蟹”的有,碍于各种因素限制未能大展拳脚的也有。但总的来说,研究多过实践,成功案例相对就更少了,广大家长对混龄教育的认识也并不多。是是非非,围绕它的争议也比较多。
 
  家长:担心受欺负或学不到东西
 
  陈女士:我的孩子就在混龄班,不过才上了三个月,具体有什么明显的进步也很难说。但我感觉,他回来特别愿意跟我们分享他在学校里的经历,他的小伙伴们我都知道,这说明他在幼儿园是很快乐的。
 
  赖女士:我小时候家里都有兄弟姐妹,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没同伴,会很孤独。所以我对这种混龄教育的模式很感兴趣,就是不知道效果怎么样。
 
  严女士:我的孩子今年4岁,如果在混龄班,大孩子欺负他怎么办,他会不会吃亏?当他发现自己什么都跟不上,会不会产生自卑感?我比较担忧的是,“混龄”会让弱势的孩子容易更弱,自信心容易受挫伤。
 
  李先生:如果孩子都五六岁了,还跟三岁的小朋友一起上课,能学到什么东西?会不会阻碍他的成长?
 
  业界:关键在于师资是否优质
 
  上海市民办教育研究会理事徐刚:混龄教育让大孩子带小孩子,大孩子会处处以哥哥姐姐的身份要求自己,逐渐忘掉在家里以自我为中心的特殊地位,改掉“小公主”或“小皇帝”的毛病。小的孩子喜欢跟着哥哥姐姐学习,会用崇拜和感恩的心态,服从哥哥姐姐的要求。这也避免了老师单一说教模式,让不同年龄的孩子的交往能力都可得到锻炼。
 
  虎门地标幼儿园园长徐女士:刚开始的时候,也有家长担心大孩子会欺负小孩子,但后来发现并没有这种情况出现。据我观察,反而大孩子变得特别有责任心,懂得照顾小的。有小朋友新入园不适应,又哭又闹,他们就会主动安慰对方,照顾对方的情绪。在餐厅吃早餐,也会很细心照顾弟弟妹妹们,让人看了很欣慰、很感动。而针对认知能力培养,幼儿园专门开设了针对年龄相对较大孩子的幼小衔接班。
 
  幼师蔡小姐: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大孩子在生活和人际交往上的坏习惯,可能无意中很快被小孩子学会,家长和老师要纠正起来也比较费力。
 
  早教机构人员林先生:我国学前教育阶段,按年龄来教学,已经实行了很多年,是有它的科学性的。做混龄教育的话,需要非常专业、非常负责任的老师,否则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政府:希望带来新的教学思路
 
  东莞市教育局学前教育科科长杨海珍:东莞这几年已经有幼儿园在尝试混龄教育,希望这种模式能够有所收获,并在东莞以点带面,给全市的幼教带来新的教学思路。
 
  ■教育资讯
 
  本地生源跨镇入学方案有望年内出台
 
  本地户籍市民子女跨镇入学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东莞市民和教育主管部门。
 
  1月9日,有市民通过阳光热线反映,他们夫妻俩和孩子都是道滘镇的户口,但工作和生活都在莞城,而且,10多年前已在莞城购房并有独立的房产证,但孩子却无法在莞城就近入学,也没办法与随迁子女同样享受积分入学政策。
 
  据悉,类似叶先生这种情况的东莞户籍居民不在少数。针对这个问题,市教育局副局长何炳基介绍,在市级层面,东莞并无购房入学政策。
 
  对于东莞户籍市民不在户籍所在镇街工作居住,子女无法在居住地就近入学等相关情况,何炳基透露,目前正在研究解决方法,并将形成方案,相关办法有望年内出台,预计今年9月入读小学的适龄学生便将受到该政策的照顾。
 
  中大新华学院与京东签署“京种子育苗计划”
 
  日前,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与京东集团正式签署了“京种子育苗计划”合作协议书。这也意味着,“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电商·物流京苗实验班”(以下简称“新华京苗班”)正式成立。
 
  据新华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华京苗班”教学计划将由校企联合定制,拟在校方原有的教学计划中,嵌入京东集团电子商务实操课程,尤其是互联网思维、沟通管理、时间管理、团队协作、电商发展现状及趋势等职业化的内容。
 
  该试验班计划每年让学生到联合企业进行为期2个月的轮岗实习,切实锻炼学生实操技能,联合培养“京苗班”学生。
 
   幼儿园组建“微家庭”“兄弟姐妹”适应吗?
 
  1月5日,东莞一家新开的幼儿园宣布全面启用“混龄”的模式来组织教学。该幼儿园把不同年龄的孩子混在一个班里,根据孩子年龄安排每三个孩子组建一个“家庭”,家里有老大、老二、老三,孩子们以兄弟姐妹相称,一起学习、游戏、生活。
 
  传统的幼儿园都分小班、中班、大班,把所有年龄段的孩子混在一个班里教学,老师该怎么教,孩子能适应吗,这种教学模式到底好不好呢?许多东莞家长和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都很好奇。
 
  嘉宾
 
  温锦群 家长严易萍
 
  曾有家长从反对到追捧
 
  记者:混龄教育在国外实行早,也较普遍。因受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国内是研究多实践少。对东莞来说,这还是个全新的东西。据报道,此前有一些地方推行这一新的教育方式,遭到家长反对。
 
  严易萍:让大大小小的孩子一起玩耍,个人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我的孩子今年4岁,在一所普通的幼儿园上学,但两年前上早教班就是类似混龄教育的模式。那个早教机构孩子不多,没办法按照年龄来分班,就让所有小朋友们在一起玩。
 
  不过,幼儿园和早教班毕竟还是有区别的。而且,就现阶段而言,这种模式是否合适所有年龄段的孩子,效果到底如何,作为家长,我觉得还是要观望。无论采用哪种教育模式,最重要的都应该是,实实在在为了孩子着想,从培养孩子的角度来考虑,而不是仅仅打出个“概念”,喊喊口号,靠“噱头”博眼球,进而敛财,只有形式化的东西,而对孩子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和引导。
 
  温锦群:北京、江浙一带有的学校在搞混龄教育,上海、广州、长沙、天津等地也有幼儿园在做这样的尝试。
 
  据我们所了解,上海有一家幼儿园已经实施混龄教育十年了。开设之初,这家幼儿园的混龄班遭到家长的坚决反对,有家长甚至要求幼儿园每月到小区召开情况说明会。一学期后,孩子发生了明显的成长变化,家长的态度也随之有了转变。如今,这家幼儿园的混龄班成了家长最为追捧的班级,希望将孩子送进混龄班的家长,不得不提前半年以上预约,有的家长为了上混龄班还在幼儿园附近买学区房,甚至租房子。
 
  我们看到了混龄教育的优势所在,也看到了这家幼儿园的成功。所以,希望借助这家幼儿园的资源,把这种教育模式引进到东莞来,复制幼儿园的成功经验,为东莞的幼教注入些新鲜的血液。
 
  “微家庭”提供情感慰藉
 
  记者:这些年来,混龄教育在我国教育界多少有些名气,各城市“吃螃蟹”的有,碍于各种因素限制未能大展拳脚的也有。总的来说,成功案例相对较少。是是非非,围绕它的争议也比较多。
 
  严易萍:大小孩子“混龄”施教,虽说大的可以带动小的,让大的小的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提高。但是,我也担忧,弱势的孩子容易更弱,自信心容易受挫伤。
 
  拿我自己的孩子来说,他今年4岁,混在三人家庭组里,可能就是“老三”。我也会有担心,如果大孩子欺负他怎么办,他会不会吃亏?当他发现自己什么都跟不上,会不会产生自卑感?而等他到五六岁的时候了,该当“老大”了,可他已经习惯了被“发号施令”。而且,那时候他还和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在一起,会不会阻碍他的成长?
 
  温锦群:孩子中普遍存在着各种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偏差,尤其是独生子女们。“微家庭”的模式,无形中提供了一份难得的情感慰藉,也可以有效地解决独生子女面临的各种生活和社交问题。在这样的一个“微社会”里,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学得快的孩子,有学得稍微慢的孩子,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生态圈。这对于培养孩子的情商很有帮助,更能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
 
  在混龄班,老师更多的是扮演观察者、协助者、引导者的角色,既要设计并明确好每个角色的孩子的定位,还要引导孩子按照角色规范自己的言行。大孩子会处处以哥哥姐姐的身份要求自己,逐渐忘掉在家里以自我为中心的特殊地位,改掉“小公主”或“小皇帝”的毛病。小的孩子怀有崇拜心理,会用感激的态度服从哥哥姐姐的要求,也避免了单一说教模式。这让不同龄年龄的孩子的交往能力都可得到锻炼。
 
  混龄教育对老师要求更高
 
  记者:北京已经出现的混龄教育隶属第二课堂,更多地侧重于发展学生的非认知能力,包括学习品质、心理品质、道德品质等。和传统教育方式相比,混龄教育的关键点在哪里?
 
  严易萍:要实施分阶段分内容的混龄教育,而非一味地“大锅饭”。
 
  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认知水平是不一样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在文化课教学方面,还是应该按照年龄来分。就像上面我提到的那家早教机构,老师在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时,比如说数学或阅读,老师会把年龄大点的孩子单独挑出来,进行小班授课。
 
  温锦群:新的方式对老师的要求更高。
 
  不同年龄的孩子认知水平、心理成熟度的差异很大,对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老师们来说,不同年龄孩子坐在一个班里,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如何开展班级细致化管理,照顾到每个孩子的需求,都是相当大的挑战。这就需要更有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的老师来担当。目前,我们在每个班级的教师配置方面,相较传统的幼儿园,老师数量配比更高。所招收的学生已经实现全员“混龄”,采取混龄编班方式。一个班有30人,分为10组“家庭”。
 
  因为幼儿园以活动教学为主,所以,混龄教育占绝对主要的地位。在一些知识培训方面,目前会把同龄孩子放在一起教学,但还是少数。(记者 李永霞 欧雅琴)(来源:东莞阳光网综合)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