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教育专家陈一筠来莞谈和谐家庭建设

教育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5-11-11 11:08:58
  婚姻家庭教育专家陈一筠来莞谈和谐家庭建设
 
  11月10日下午,东莞电台《城市的声音》在东莞图书馆举行线下活动,原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陈一筠受邀从北京赶来东莞,为三百多位市民开启一场精彩的“和谐婚姻 幸福家庭”主题讲座。东莞电台《城市的声音》主播叶纯在活动中表示,幸福是一种能力,需要学习来培育。
 
  满心期待和谐家庭 经营幸福婚姻
 
  现年75岁的陈一筠,用谦和、慈爱来形容她给人的印象一点也不为过。她的老父亲已届百岁,老母亲也有九十几岁高龄,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中,早过退休年龄的她依旧神采奕奕,在讲台前一站就是三个多小时,对婚姻家庭中的各种现象问题一一细细道来,为普通市民解析婚姻家庭生活中的种种困惑和难题。
 
  在她看来,事业的成功、金钱的富足不是幸福的必然要素,只有婚姻家庭的幸福才是一辈子,因此,她提倡要注重家庭建设,注重家风、家教。只有人的内心期待和谐婚姻,经营美满家庭,才能获得幸福的一生。
 
  离婚率上升 对身边的孩子影响最大
 
  讲座伊始,她介绍了全世界婚姻家庭发展的趋同现象。比如上世纪美国曾有过追求性解放、性自由运动,一度导致艾滋病猖獗泛滥,夺去千百万人的生命,也产生了无数的单亲家庭,非婚生育带来的众多社会问题,青少年暴力、犯罪问题愈演愈烈,忧虑着整个社会。陈一筠表示,追溯青少年犯罪的缘由,其根源在于其家庭,如果家庭对未成年人不承担责任的话,设置再多的教育、管教机构也没有用。家庭对孩子起到的保护、投资、教育、引领作用是任何其他机构都不可取代。家庭作为社会的基础结构,既体现了社会进步过程中的成就,在这过程中,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矛盾也集中反映在家庭生活中。
 
  欧美国家的发展经历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在倡导性自由的国家,婚姻家庭动荡幅度加大,离婚率节节攀升,瑞典的离婚率一度高达60%以上。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浪潮中,也逐渐走上一条类似的路,中国自1979年开始对离婚数据进行统计,当年离婚率为4.7%,而到2012年,该数据已上升至接近30%。这既有社会发展进步的因素影响,也受人的观念影响,当代社会,人们对婚姻的宽容、不再忍受暴力及不平等婚姻,已成为自觉地追求。对身处不幸婚姻的人来说,摆脱婚姻失败的桎梏,成为每个人自由的选择。而家庭崩溃、婚姻解体,最先伤及身边的孩子,陈一筠表示,单亲家庭的孩子就好像植物失去阳光雨露,孩子会产生自卑、焦虑、恐惧、轻生,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都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有关。
 
  婚姻不是儿戏 要珍视家庭
 
  陈一筠讲述了她曾接触的一个案例。她在北京一档电台栏目做嘉宾主持时,曾接待过一个从美国归来的50多岁的男士。先后四次婚姻,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最后一任妻子把他开设公司共同账户里的钱都卷走了,留下一个破产的结局。生无可恋的他流落街头,两次尝试自杀均失败了,作为一个基督徒,他去忏悔告解,可他觉得仍没得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儿子的谅解,于是他选择回到北京,寻找失联20多年的儿子。他向陈一筠求助,并将自己的故事留给这个电台栏目,栏目将他婚姻屡次失败的人生经历进过改编进行播放,让更多人了解婚姻家庭背后,最需要的是什么。
 
  在陈一筠的帮助下,最终找到了那个正在读大三的男孩。由于男孩自小失去父爱,从来没有得到来自父亲的关爱,男孩拒绝认他,最终,这个男人在一个破败的小旅馆用领带掉在窗口自杀了,婚姻家庭的悲剧莫过于此。而在他看来,最初的那份夫妻之情,反而是最弥足珍贵,相濡以沫的爱更值得珍惜。
 
  自由择偶并不代表婚姻永恒
 
  陈一筠表示,身处社会转型期,受自由择偶观念以及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婚姻家庭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重压和挑战。自由择偶有着双重的风险,一方面,将承受相见恨晚的风险,由于生命的机会在于早期,受机会的偶然驱使,最开始选择的那个人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最适合的那个人,因此,自由择偶还承担着变化的风险,人不可能青春永驻,为什么见异思迁不可行呢?因为人的生命是一条单行道,春夏秋冬不能回来。应该在婚恋自由的一端加上一个砝码,那就是“承诺”。只有这样,人才不会几十年的婚姻家庭生活中迷茫困顿。同时,如果爱情一旦成为枷锁牢笼,配偶一定会逃跑。要正确看待夫妻情感,它不是人所有情感里的唯一,应该给予更多的空间,不剥夺对方情感上的权利。“坠入情网不是爱,那是性冲动的驱使。”在陈一筠看来,维系长久的婚姻关系没有绝对的答案,需要每个人用心去学习、去认真对待身边的人。
 
  人物背景:
 
  陈一筠,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曾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所、世界政治所、苏联东欧所、社会学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曾任《国外社会学》主编。2000年12月从社会科学院退休,全力从事学术团体的社会工作。主要学术专长是家庭社会学与婚姻资询,现从事婚姻家庭社会学与妇女问题研究。(来源:东莞阳光网)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