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的手术灯下,沈白褪下被汗水浸透的手术服,指尖划过手机屏保上三岁女儿的笑脸——这是东莞援疆医生延期的第238天。此刻他身后监护仪上平稳的心电图,属于刚完成震波球囊手术的维吾尔族老人。"再带三台手术就走"的承诺推迟了整季,只因这位松山湖中心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放不下亲手组建的团队:墙角的锦旗堆叠成小山,最下方那面"妙手回春"已卷了金边,那是他开展首例心脏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的赠礼。
技术突围的战报镌刻在急诊走廊的电子屏。自2023年柔性援疆启动,63项新技术在这座兵团医院落地生根。1.8mm微切口白内障手术让牧民重见天山雪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使边防战士重返哨岗。最年轻的徒弟艾克拜尔刚独立完成第7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录像正通过"莞图眼科联盟"专线传回东莞教研室,成为次日晨课的教学案例。而手术室楼顶的卫星接收器,已默默传输过150场跨越5000公里的远程会诊。
三甲创建指挥部的灯光彻夜未熄。曾智仁副院长用红笔划掉电子屏上"电子病历三级"的条目,旁边"兵团预评审195项整改清单"的数字跳动至176。他身后的沙盘插满彩色图钉:喀什大学教学医院的蓝钉,ECMO多学科救治团队的银钉,新建肿瘤科的绿钉。当高压氧舱在急诊楼西侧破土时,兵团重点专科的牌匾正悬挂在儿科诊室——那里有台全疆独家的婴幼儿肺功能检测仪,屏幕上实时跳动着今日第19例患儿的检测数据。
沙海边缘的义诊帐篷前,刘辉焜焜的检眼镜反射着正午烈日。"左眼晶体置换准备!"随着指令,东莞爱尔眼科的流动手术车发电机轰鸣启动。刚完成第487例白内障手术的医生翻开工作手册,泛黄的纸页记录着"粤新光明行"两年足迹:穿越塔克拉玛干的19个团场,筛查牧民3860人次,手术耗材箱上贴着女儿手绘的"爸爸打怪兽"涂鸦。此刻新搭建的远程诊疗平台正直播手术实况,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班学生屏息凝神。
暮色中的签约仪式现场,广东医科大学校长的手与第三师师长紧握。校地共建协议的烫金文本上,"年投入2000万"的条款催生着十二个攻坚项目。当最后一位牧民患者走出新建的内科大楼,曾智仁胸前的党徽在晚霞中闪光——这座由东莞援建的综合体刚创下CMI值提升21.05%的纪录,而隔壁实训楼的无影灯下,兵团首个腔镜模拟训练系统正迎来首批学员。此刻距离三甲终审还有38天,但医疗队的时钟永远停在下一个十二时辰。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