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粤港澳大湾区基层医疗版图迎来突破性变革。东莞松山湖与广州南沙两大国家级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广州南沙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成立全国首个跨行政区基层卫生联盟。这场突破传统行政区划限制的合作,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基层医疗服务正式开启"湾区联动"新阶段。
作为国家高新区双引擎,松山湖与南沙的牵手绝非偶然。两地在产业结构与人口构成的高度趋同,使得慢性病管理、职业健康防护等基层医疗需求呈现显著共性特征。合作协议直指基层医疗六大核心痛点,既包含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标准化管理这类"民生必答题",也涵盖家庭医生跨区域签约、医防融合实践等改革深水区。值得关注的是,双方将共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科普素材共享库,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开展沉浸式健康宣教,这种"硬核科普"模式或将成为破解基层健康知识传播困局的关键突破点。
在专科能力建设方面,两地展现出"错位竞争、优势互补"的战略智慧。南沙灵山中心依托其皮肤科市级重点专科优势,将联合松山湖在医联体建设方面的成熟经验,打造跨区域专科协作网络。而松山湖在家庭医生服务领域的创新探索,将通过"智汇莞南联盟"平台转化为标准化操作流程。这种"技术输出+模式复制"的双向赋能机制,为破解基层医疗机构"单打独斗"困境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作为合作的核心载体,"智汇莞南基层卫生健康联盟"的开放性架构暗含深意。该平台预留的扩展接口,不仅面向大湾区11个城市基层医疗机构,更预留跨境医疗协作的技术通道。联盟秘书长在揭牌仪式上透露,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健康档案共享系统已在测试阶段,未来大湾区居民跨城就医将实现"一码通行"。这种打破行政壁垒的技术突围,恰与《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发展规划》中"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服务体系"的战略部署形成共振。
从政策落地视角观察,此次合作具有三重示范价值:其一,开创国家级新区跨域协作新范式,其二,验证分级诊疗制度在都市圈层面的可操作性,其三,探索数字经济与基层医疗的融合路径。随着5G远程诊疗中心、智能健康驿站等22个共建项目进入实施阶段,这场基层医疗改革的"湾区实验"正从纸面走向现实,其形成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双轮驱动经验,或将为全国基层医改提供重要参考样本。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