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的东莞非遗传承人卢某用三年时光与病魔抗争的经历,为老龄化社会慢性骨病防治提供了鲜活样本。石碣医院骨科团队日前完成的一例高难度全膝关节置换术,不仅让这位传统文化守护者重获行走自由,更揭示了现代骨科医学对抗退行性骨病的突破路径。
作为岭南某非遗项目第四代传人,卢某在五年间亲历了双膝骨性关节炎从隐匿作祟到全面侵袭的全过程。2023年冬季,当常规镇痛药物无法缓解其右膝持续性钝痛,影像学检查显示关节间隙已消失殆尽时,石碣医院中医骨伤科主任袁志坤团队果断启动手术预案。
12月23日实施的全膝关节置换术采用第三代骨水泥型假体,术中同步完成增生滑膜清理及关节腔成形。术后影像显示人工关节力线精准控制在178°外翻角,假体髓内固定深度达胫骨平台下5cm。康复数据显示,患者术后72小时即实现辅助行走,14天出院时步态周期恢复至0.8秒/步,三月后随访WOMAC骨关节炎指数从术前的89分锐降至23分。
"手术刀不仅要解除病痛,更要守护文化传承的根基。"袁志坤主任在接收患者致赠锦旗时强调。该病例的特殊性在于患者需维持跪姿、深蹲等非遗技艺特有的体位要求,这对假体选择及软组织平衡提出严苛标准。医疗团队采用计算机模拟确定7°股骨远端截骨量,配合脉冲式关节囊扩张技术,最终实现117°屈曲活动度。
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群膝关节炎患病率达50%,其中15%最终需关节置换。石碣医院近三年完成的327例膝关节置换术,术后HSS评分平均提升47.6分,翻修率控制在1.2%以下。专家提醒,当保守治疗无法控制晨僵时间超过30分钟、夜间痛影响睡眠时,应及时评估手术指征。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作为终末期骨关节炎终极疗法,需精准置换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及髌骨关节面。现代技术强调"间隙平衡"与"测量截骨"双重原则,通过3D打印导板可实现±0.5°的截骨精度,配合鸡尾酒镇痛方案可使90%患者术后24小时内下地活动。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