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4日,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在广东医科大学(东莞校区)举行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活动,同步启动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无结核城区"创建攻坚行动。作为广东省首个区县级结核病综合防治试点,该区域将实施"主动筛查+智慧诊疗"防控体系,力争2027年底实现结核病发病率下降20%或控制在10/10万以下的硬性指标。
活动现场数据显示,我国现存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约70万例,东莞所在的珠三角地区因人口流动频繁面临防控压力。松山湖试点将构建"三级联防"机制,依托市第六人民医院结核病防治院组建200人专项工作组,运用分子诊断技术和电子药盒智能管理系统,对15万常住人口实施网格化筛查。值得关注的是,该计划首次将高校纳入重点防控单位,活动现场为5000名师生建立健康档案。
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结核科主任梁汉成在专题讲座中披露,试点区域将实行"诊疗费用全兜底"政策,确诊患者可享受包括基因检测、耐药筛查在内的12项免费医疗服务。现场设置的智能筛查车已实现15分钟快速检测,配套研发的AI影像诊断系统准确率达98.7%。
广东省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所所长指出,松山湖模式突破传统社区试点局限,其创新建立的"政企医校"四方联动机制,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病例实时追踪,为全国区县级结核病防控提供了数字化转型样本。目前全省已有23个区县启动同类创建计划,力争在"十四五"末实现结核病死亡率下降30%的总体目标。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